靜脈輸液治療是救治危重患者的一項普遍措施。為了提高心輸出量和減輕休克,危重病人的複蘇通常需要大量靜脈輸液。此外,靜脈輸液也被用於維持這些患者的水合作用,糾正電解質異常,並作為靜脈藥物的溶劑。在由於腎髒和內分泌因素導致液體排泄減少的情況下,液體正平衡的累積是很常見的。
觀察性研究表明,液體正平衡與不良預後之間存在劑量依賴關係,包括死亡率和延長機械通氣的持續時間。目前還沒有確認液體蓄積的安全性閾值。“液體超載”一詞雖然定義模糊,但通常指臨床上明顯的外周水腫或肺水腫,通常發生在累積液體正平衡的情況下。
為了解決液體超載的問題,有兩種策略。一種是限製性液體複蘇,在預試驗中證明了這種策略的安全性,並與臨床結局改善相關。然而,即使在效力充分的臨床試驗中證明其有效性,鑒於藥物稀釋劑和營養等其他液體的貢獻更大,此類方法也不太可能足以防止液體超載的發生。
『去複蘇』(Deresuscitation)是指利用利尿劑或超濾積極清除蓄積的液體。盡管該策略被廣泛使用,但適應症、方法和預後尚未確定或被廣泛接受。在一項係統回顧和薈萃分析中,過了危重病早期複蘇階段以後,與寬鬆的液體治療或常規治療相比,保守液體治療或去複蘇策略可以縮短機械通氣和住ICU的時間。然而,這受到了臨床異質性的限製。此外,在Fluids and Catheter Treatment Trial(界標試驗)試驗一小部分患者的事後分析中,保守液體管理策略與12個月時的認知功能障礙有關。因此,總體而言,保守的液體管理策略和去複蘇策略的利弊尚不確定。
2022年2月來自英國的Jonathan A. Silversides等在Intensive Care Med上發表了RADAR?2試驗結果,目的在於比較危重病患者的保守液體管理和去複蘇(使用利尿劑或超濾積極清除蓄積液體)與常規治療的差異。
RADAR2試驗是一項開放標簽,平行組,allocation- concealed,隨機,預試驗。主要納入標準包括:正在接受有創機械通氣,ICU24到48小時之間,預計下一個曆日仍在ICU接受治療。排除標準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性高血糖狀態、非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終末期腎功能衰竭或尿崩症。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 a 1:1 ratio in random permuted blocks of 4 or 6 and stratified by site。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知道隨機分組。
幹預組的液體管理方法:
分配到幹預組的患者接受兩階段液體策略。從隨機化到研究第5天,停止維持性靜脈輸液,要求臨床團隊不要靜脈輸液,除非懷疑血液或其他明顯的液體丟失。在可選擇的療法失敗或禁忌的情況下,允許靜脈輸液治療心血管不穩定,或電解質異常。根據當地指南,允許審查和給予最小容量的藥物。根據臨床醫生的指導和指南進行營養管理。
幹預的第二階段包括,在研究第2天至第5天每日評估患者是否適合去複蘇治療。適合去複蘇治療的標準包括,從入住ICU開始如果蓄積液體平衡差熬過2000ml,或有至少2個部位(肺、側麵、上肢或下肢)水腫的臨床證據,且無禁忌症。去複蘇的禁忌症為:(a)去甲腎上腺素或腎上腺素的劑量>0.2 mcg/kg/min,(b)超過1種血管升壓藥,(c)血清乳酸>3.5 mmol/L,(d)未糾正的低鉀血症(<3.0 mmol/L),或(e)血鈉<130 mmol/L或>150 mmol/L。
在符合去複蘇標準的每個研究天,給予聯合利尿劑治療,包括靜脈輸注速尿、腸內給予5 mg吲達帕胺以及腸內給予100 mg螺內酯。速尿以0.5 mg/kg的劑量(最大40 mg)推注,然後以2.5–20 mg/h的速度輸注,並滴定,以達到每天1000到3000 mL之間的液體負平衡。對於接受腎髒替代療法(RRT)的患者,不使用利尿劑,並調整超濾以達到相同的體液平衡目標。如果已經達到最大劑量的利尿劑仍未能達到液體平衡目標,建議開始RRT;然而,這個決定是由治療臨床醫生決定的。
在研究第5天或從重症監護出院、死亡或停止積極治療或撤回同意後,停止幹預。
對照組的液體管理方法:
對照組(常規治療組)可以給予液體治療,利尿劑和超濾治療。
主要終點是從24h到研究第3天開始的液體平衡。次要終點包括蓄積液體平衡、死亡率和機械通氣持續時間。
180例患者被隨機分為兩組。1例患者退出試驗,89名患者分配到幹預組,90例患者分配到常規治療組。到研究第3天,幹預組的平均24h液體平衡(?840 ± 1,746毫升)比常規治療組(+130 ± 1,401毫升)更低(P<0.01)。在第3天和第5天,幹預組的蓄積液體平衡更低。總體而言,二組之間的臨床結果並無顯著差異,盡管30天死亡率的點估計有利於常規治療組[幹預組21.6%,常規治療組15.6%,P=0.32]。本研究受到組間基線不平衡以及統計學效力不足的限製。
最終作者認為,保守液體管理和主動的去複蘇策略是可行,能夠減少液體平衡(vs 常規治療),並可能帶來益處或危害。鑒於現代臨床實踐的廣泛差異,有必要進行大型、效力充分的試驗,以探討危重病人保守液體策略的臨床有效性。
原始出處:
Jonathan A. Silversides, Ross McMullan, Lydia M. Emerson, et al. Feasibility of conservative fluid administration and deresuscitation compared with usual care in critical illness: the Role of Active Deresuscitation After Resuscitation-2 (RADAR-2)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Intensive Care Med. 2022 Feb;48(2):190-200. doi: 10.1007/s00134-021-06596-8. Epub 2021 Dec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