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兒童的腸胃功能尚未發育完全,因此,在寶寶“吃喝”的問題上,寶媽們需要謹慎對待。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飲食壞習慣卻時常被忽視,為了孩子健康,家長們要注意下麵幾點:
不要給孩子喝酒
每逢過節聚會,有的家長總喜歡拿“酒”去逗弄小孩,或是用筷子蘸酒給孩子抿一下,亦或直接端起酒杯讓孩子嚐一口。
看著孩子滑稽的表情,飯桌氛圍確實歡快不少,但這背後,卻是以孩子的健康為代價。
由於兒童的代謝功能還不完善,對酒精的分解力和耐受力都很差,即便是度數較低的酒,酒精也容易淤積於體內。
酒精對兒童的傷害,遠遠大於成人!一旦過量,就會引起酒精中毒,輕則損害腸胃功能,重則造成腦組織損傷,甚至死亡。
不要強迫孩子進食
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吃得飽飽的,長得高高的,就怕他們餓著,所以基本上都有這樣的習慣:“米飯多盛一些,一個勁兒往孩子碗裏夾菜,吃完後再來碗湯…”
可是,孩子的胃容量是有限的,如果吃太多,攝入了過多的營養物質,反而會造成“過度喂養”。
一則傷害孩子的消化係統,引起積食、消化不良、便秘等不適;一則易導致肥胖,影響大腦發育,損害智力,甚至會出現厭食情緒。
不要濫食保健品
“隻要是對孩子有益的東西,都願意嚐試”,這是絕大多數家長都有的想法!所以,很多家長經常買各種保健品給孩子“打牙祭”。
其實,對飲食均衡的孩子來說,真的不用再額外服用保健品了,平日食材就能提供孩子成長所需的營養。
過多地攝入微量元素,反而會損害孩子的肝腎功能。再加上,一些保健品裏含有激素,容易導致孩子出現性早熟、青春期提前。
不要以果汁代水
果汁來自於水果,但這並不意味著它是健康的。
在榨汁過程中,水果裏蘊含的纖維會大量流失,剩下的隻有大量的糖分。一杯純果汁的含糖量,大約有20~40 g,幾乎是可樂的兩倍!
如果經常給孩子喝高糖的果汁會增加孩子飽腹感,繼而影響其食欲,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
過多地攝入糖分,會對胃腸道產生滲透負荷,容易引起孩子腹瀉;同時還可能造成孩子肥胖和齲齒,影響孩子的健康發育。
避免非必需類食物
很多家長都喜歡用“限製食用”的零食作為孩子的獎勵。比如:漢堡、薯條、披薩、蛋糕、巧克力等。
但這些食品裏的膳食纖維和營養含量都很低,且含有過多的鹽、糖、脂肪等成分,反而會增加肥胖症和糖尿病風險。
如果孩子很想要吃零食,可以適量地選擇一些低能量低脂肪、少鹽少糖的。比如:堅果、低糖餅幹等,或是自製蛋撻或糕點。
結語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關乎著寶寶健康的飲食習慣,良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的培養。
隻有遵循科學健康的飲食搭配,才是保障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