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吸煙、高血壓和高血脂等傳統的危險因素外,持續低度全身炎症已成為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
C反應蛋白(CRP)是全身炎症的標誌物。但大部分研究證據來自西方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較高(平均140 mg/dl)的人群。
根據中國慢病前瞻性研究最新分析,對於血脂不高(LDL-C<2.4 mmol/L)的居民,慢性炎症也與冠脈事件和卒中有關。
作者稱,該研究進一步支持了炎症反應在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且獨立於血脂。
目前需要相應調整炎症的治療策略,以預防心血管疾病。
研究納入1508例發生冠脈事件、5418例缺血性卒中、4476例腦出血,選擇5285例30~79歲居民作為對照。
在所有參與者都測定了高敏CRP和LDL-C,其中9380位居民中測定了纖維蛋白原。
研究數據顯示,總體基線LDL-C為2.38mmol/L,CRP和纖維蛋白原分別為0.90mg/L和3.01 g/L。
在校正LDL-C和其他危險因素後,CRP與冠狀動脈事件、缺血性卒中和腦出血均呈近似對數線性正相關。
冠脈事件的風險增加幅度大於卒中,缺血性卒中和腦出血的風險增加幅度相似,並且在不同的人群亞組中是一致的。
該研究未發現纖維蛋白原與重大冠狀動脈事件、缺血性卒中和腦出血風險相關。
來源:
[1]Karim MA, Kartsonaki C, Bennett DA, et al. Systemic inflamm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incident stroke and heart disease in East Asians. Sci Rep. 2020,10(1):5605. Published 2020 Mar 27.
[2]王隴德、劉建民、楊弋等.我國腦卒中防治仍麵臨巨大挑戰—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8概要.中國循環雜誌.2019,34:10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