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給人類帶來的威脅越來越大,美國CDC和其它公共衛生官員也開始不斷強調勤洗手的重要性了。預防對於阻斷病毒的傳播至關重要,因為目前並沒有有效的疫苗和抗病毒藥物來應對這種病毒。
那麼像洗手這麼簡單、低技術含量的解決方案能夠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我們需要記住的是,新型冠狀病毒很容易通過呼吸、咳嗽、打噴嚏時的飛沫來進行傳播,當我們的手接觸許多物表時,手上就會攜帶包括病毒在內的微生物,隨後就會通過接觸眼睛、鼻子或嘴巴來使病原體感染機體。
作為一名微生物學家,筆者思考了諸如細菌和病毒等微生物之間的差異,以及其如何與動物宿主相互作用來驅動機體健康或疾病,日前一項研究顯示,在2800名接受調查的人群中,有93.2%的人群在咳嗽或打噴嚏後並不會洗手,這讓研究者感到非常震驚。為此,筆者就解釋了一下洗手是如何幫助減少手上的微生物數量以及如何幫助有效阻斷傳染病傳播的。
左右開弓的方法
細菌和病毒在許多方麵是不同的。細菌是可以自我繁殖的單細胞生物,而病毒則是由蛋白質外殼包裹的遺傳物質構成的核心,隻能通過附著在宿主細胞上進行繁殖。因為病毒沒有細胞器來繁殖,所以它們交“劫持”宿主細胞的細胞機製來製造大量的新病毒。這些差異就決定了為何抗生素無法殺死病毒的原因,而抗生素通常會靶向作用細菌細胞組分的特殊結構,而這些結構在病毒中是不存在的。
然而,盡管存在差異,預防細菌性和病毒性病原體疾病的最佳方法是有效地洗手,有兩種方法可以減少手上的微生物數量。第一方法能夠減少微生物的總生物量,即減少細菌、病毒和其他類型微生物的數量,我們通常使用肥皂起泡,用水衝洗。肥皂的化學成分會通過強化我們皮膚的光滑特性來幫助我們去除手上的微生物。第二種策略就是殺死微生物,我們會通過使用含有抗菌劑的產品來做到這一點,如酒精、氯、過氧化物、氯己定或三氯生。然而,這些藥物的療效可能因特定的微生物而變化。
肥皂和水就夠了嗎?
有研究表明,抗菌肥皂比不含抗菌肥皂能更有效地減少手上的某些細菌,我們手上的一些細菌細胞可能有使它們對特定的抗菌劑產生抗性的基因,這就意味著,在抗菌劑殺死一些細菌後,留在手上的耐藥菌株會大量繁殖。此外,使得細菌產生耐藥性的基因可能會遺傳給其它細菌,從而產生更多的耐藥菌株,更重要的是,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而言,諸如口服抗生素等抗菌製劑是無法殺滅病毒的,但請記住一點,我們需要堅持使用普通的肥皂和水來洗手。
回到小學
為了能夠清潔雙手,CDC建議我們這樣做:
1、用清水打濕雙手;2、用肥皂和泡沫搓洗雙手的每個地方,持續20-30秒;3、用幹淨的自來水衝洗雙手;4、用幹淨的紙巾擦幹雙手或自然風幹雙手。在產生泡沫的20-30秒內,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采用六種動作來覆蓋手的所有部位。
如果沒有肥皂和水的話,CDC建議使用酒精含量至少為60%的酒精洗手液;與其他抗菌化學品相比,酒精具有廣泛的抗菌活性,對耐藥性的選擇性較低;盡管基於酒精的洗手液可能不適用於所有種類的細菌,但WHO仍建議使用基於酒精的洗手液來殺死可能會沾在手上的病毒。
並非所有微生物都是有害的
一些微生物的存在並不一定是一件壞事,實際上,生活在我們機體內部和周圍的微生物對於維係機體健康至關重要,我們生活在一個微生物的世界,數以萬億計的不同微生物在我們的皮膚、腸道等組織中定居。細菌、古生菌、真菌和病毒共同組成了我們的微生物群;大量研究表明,動物宿主與其微生物群之間的聯係對宿主的生物學具有根本的重要性。
機體的微生物能通過訓練宿主的免疫係統來抵禦有害病原體的入侵,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共生細菌能夠調節入侵的病毒,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對病毒的感染有抑製作用,比如,細菌可以通過直接結合的方式來捕獲病毒,或通過產生降低流感病毒顆粒穩定性的代謝產物來有效預防流感病毒感染。
盡管後期研究人員還需要更多研究來了解微生物群落與宿主細胞之間的精細化相互作用,但目前研究人員一致的工作表明,微生物群落的多樣性和平衡對於機體健康至關重要。
除了洗手之外呢?
那麼研究者的結論是什麼呢?毫無疑問,利用肥皂和水來吸收能有效降低感染性微生物的傳播,包括那些對抗菌劑產生耐受性的病原體等,當我們接觸到有問題的表麵後而沒有機會洗手時,盡可能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並少接觸嘴巴、鼻子和眼睛;此外,通過減少壓力、獲得充足的睡眠並利用富含植物性的飲食來滋養腸道菌群,或能有效改善機體健康,並能抵禦有害病原體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