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利他林,Adderall和類似藥物通能夠幫助人們集中注意力。然而,由布朗大學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這些藥物實際上是通過引導大腦將注意力集中在完成困難任務的收益而非成本。
這項研究於發表在最近的《Science》雜誌上,標誌著科學家們首次精確檢查了利他林等興奮劑如何改變認知功能。他們的研究可以為進一步的研究提供機會,以幫助醫學專業人士更好地了解如何識別和治療多動症,抑鬱症,焦慮症和其他精神疾病。
據弗蘭克說,利他林等興奮劑會增加大腦紋狀體中多巴胺的釋放量,而後者是大腦中與動機,行動和認知有關的關鍵區域。先前的研究表明,多巴胺是一種在神經元之間傳遞信息的“化學信使”,可以極大地影響認知和身體行為。例如,過去的幾項研究發現,齧齒動物和人類在執行對身體有要求的任務中,都會偏向於吸收更高水平的多巴胺。
但是,目前仍然不知道多巴胺是否可以對認知產生類似的影響。該研究的主要作者Westbrook說:“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就知道這些類型的興奮劑會增強人們的表現能力。但我們並不清楚這由於能力的增強,還是意念的增強所導致的?換句話說,我們不知道這兩個因素中的哪一個,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起了作用。”
基於Frank小組先前已經開發出數學模型,表明多巴胺改變了紋狀體強調完成一項任務(腦力以及體力)的益處而非代價的程度。借助這些模型,作者進行了一項新實驗,研究了導致多巴胺水平升高的興奮劑如何影響人們的心理成本。
研究人員在荷蘭拉德布德大學的實驗室中招募了50位年齡在18至43歲之間的健康男女進行了研究。首先,他們使用大腦成像技術測量了每個受試者紋狀體中的自然多巴胺水平。然後,他們詢問受試者是否願意參加一係列認知要求較高的測試,以換取一定數量的錢,有些難度更高,有些難度更高。同意接受最艱苦的測驗的受試者將賺到最多的錢。
受試者被分為三組分別服用了安慰劑,呱醋甲酯(利他林的仿製藥)以及舒必利(一種抗精神病藥,在小劑量服用時可提高多巴胺水平,通常用於高劑量的精神分裂症和重度抑鬱症的治療)。研究人員使用了雙盲實驗設計,他們和受試者都不知道給每個受試者服用哪種藥。
結果基本上與Westbrook的計算機模型預測相符。那些多巴胺水平較低的人做出的決定表明他們更加專注於避免困難的認知工作。換句話說,他們對完成任務的潛在成本更加敏感。另一方麵,那些多巴胺水平較高的人做出的決定表明,他們對選擇較難的測試所能賺取的收入差異更加敏感,換句話說,他們更加關注潛在的收益。Westbrook說,無論受試者的多巴胺水平自然升高還是通過藥物人工升高,後者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