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現狀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美國現在也迎來病例激增的關鍵時刻,截至北京時間3月19日15:00點,美國確診病例數達到了9345例,死亡病例達到153人。體育賽事和大型活動全麵叫停,包括NBA,甚至本人所在醫院住院醫師數十人的常規講座也叫停。球星確診,包括籃網隊的杜蘭特、爵士隊的戈貝爾等等。
特朗普政府已經向社會發布了新的政策和指導方案,緩解冠狀病毒的傳播,包括關閉學校、避免聚眾行為、減少非必要的出行、禁止歐洲非美國公民入境等等。
由於種種原因,總體上美國在世界範圍內對抗新冠病毒的進程相對落後。再加上實驗室檢測工具的短缺,可能有大量病毒攜帶者沒有被確診,實際病人數量可能遠高於現有確診數量。
美國的對策——
“Flatten the Curve”
(平緩發病曲線)
從一般公民和社會角度
采取“Social distancing”(社會隔離)的策略。包括勤洗手、不要碰臉部、待在家中、餐館關門、學校關門、航班取消、禁止不必要的旅行等等。這些是為了緩解全國發病高峰,盡量平緩發病曲線,以保證盡可能有足夠多的ICU病床去救治重症患者。見下圖:
(圖片來自網絡,改編自CDC)
特朗普政府宣布國家緊急狀態,讓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可以使用500億美金專款對抗病毒。不過特朗普在對抗病毒的過程中被廣為詬病,包括以前裁撤公衛機構和人員,一開始對疫情的輕視,甚至說疫情是個“騙局”,政治化疫情,最近號令各州自籌醫療設備等等。
從醫院角度
美國醫院協會數據顯示,美國大概總共有92萬張醫院病床,其中大概有10萬張是ICU病床。根據現在新冠病毒的傳播形勢,需要的ICU床位遠遠不止於此。據估計,60歲以上的人群大概有17%到25%需要住院,在其中住院的人群中25%需要ICU病床。英國學者指出,即使美國做到了嚴格防疫、社會隔離,他們的重症病例數仍然會是美國ICU病床數的8倍。
然而不可小覷的是,美國擁有強大的醫療係統和儲備能力,以及發達的資源,美國國民人均ICU病床數仍然遙遙領先世界,約是中國的十倍(數據見下圖)。
(圖片來自福布斯,Statista)
美國前任CDC(疾控中心)主任Tom Frieden認為,任何有傳染病例的地方醫院都應該取消所有的elective surgery(擇期手術)。然後他們可以把床位騰給新型冠狀病毒病人,但是很多醫院沒有做到這一點。目前已經帶頭的有紐約西奈山和長老會醫院,已經選擇了推遲擇期手術,還有波士頓的麻省總院、華盛頓特區的喬治華盛頓大學醫院係統以及洛杉磯的南加州大學醫院係統,其他醫院也逐漸效仿並采取措施。
各個州政府正在積極創造新的病床來準備應對病例的爆發,比如紐約州州長就派了國民警衛隊衛兵,來建造新的臨時醫療設施,如改造以前的宿舍和養老院作為臨時醫院。州政府都極力敦促特朗普政府動用美軍來建設臨時醫院。
從檢測方法角度
之前數周由於檢測能力不足,美國本來隻對重症病例測試新冠。3月13日,FDA終於通過快速通道批準了2個商用新冠檢測產品,分別來自瑞士羅氏公司以及美國的賽默飛世爾科技。他們也正在和美國的商用實驗室公司合作,如Quest和LabCorp,目標是在4月份可以每天檢測500萬人次。截至3月16日,美國每天檢測能力不到4萬。這些新的檢測產品可以在幾個小時內提供結果。
從治療方法角度
大量科研人員正在集中火力試圖研發抗病毒藥物,策略包括直接殺死病毒,或者製造一種藥物讓人體細胞隱藏病毒攻擊的靶點。目前的治療仍然是支持性的,包括退燒、吸氧、呼吸機和ECMO(體外膜肺氧合技術)。
針對性的治療方法研發有三種策略:
第一種是將現有的藥物用在COVID-19病人身上,觀察是否有效。比如再生元Regeneron公司的關節炎藥物Kevzara,似乎對對抗肺部炎性反應、縮短ICU時間有效果。更加有名的是吉利德Gilead公司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此藥物本來為對抗埃博拉病毒而研發,現在在抗新冠的藥物中領跑,臨床試驗仍在繼續,初步結果在下個月可能出現。目前根據對有限的美國病人結果的推算,此藥有50%的可能性有效,因此,臨床效果喜憂參半。例子還包括羅氏的Actemra,也有一定效果。
第二種策略是使用注入人體抗體。方法是通過對小鼠注入新冠病毒,從小鼠中提取抗體再注射回人體內,此方法在對抗埃博拉病毒中效果良好。
第三種策略就是加速研發疫苗。美國官員表示,第一批新冠疫苗臨床試驗已於3月16日周一開始,NIH在西雅圖開始了第一期臨床測試。之前開發的RNA疫苗已經在動物模型中有出現樂觀的結果,本次臨床試驗是第一次應用於人體。本次包括45人的(18-55歲)臨床試驗,旨在測試不同劑量的疫苗對人體的安全性和是否能誘發免疫效果。之前預計,正規的疫苗要投放市場需要12-18個月,然而動員全國之力的美國可能會帶來更快的進展。
此外,美國製藥公司輝瑞(Pfizer)和德國生物科技公(BioNTech)宣布,將與德國公司BioNTech聯合開發新冠病毒(COVID-19)疫苗。據了解,德國公司BioNTech目前正在研發新型免疫療法。雙方將共同研製一種基於信使RNA的疫苗以此來預防人們感染上新冠病毒。
美國醫護的現狀
目前,美國的醫療護具和設備包括口罩、手套、隔離衣、試劑盒數量等等都嚴重不足,現在醫院的防護措施都相對寬鬆,很多醫護人員由於個人防護用品的不足,都有可能已經暴露在了病毒之下。很多醫生和護士抱怨他們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
此前,全美護士聯合會公布了一項涉及6500名護士的調查,其中提到,僅有29%的護士說他們的醫院已經製定了隔離新冠病毒疑似患者的計劃,44%的護士獲得了應對病毒的指導。63%的護士稱,他們有機會使用N95口罩,而隻有25%的護士有機會使用更高級別的電動空氣淨化呼吸器。
此外,據報道,美國現在庫存口罩約為3000萬個,但是缺口卻達到了2.7億隻。更讓美國感到絕望的是,美國的口罩此前基本上都是從中國進口的,美國國內現有產能有限。近日,扛不住的美國已宣布將不對口罩、聽診器、血壓計袖帶等一係列中國進口醫藥品加征關稅。
恐慌,種族主義和經濟蕭條
此次百年一遇的病毒來襲,恐慌在所難免。針對亞洲人,特別是中國人的種族主義也開始抬頭,有些非中國人的亞裔也受到無端攻擊,在地鐵上被罵、汽車被塗鴉等等。很多亞裔開始購買槍支彈藥準備防身。經濟上,美國股市多次熔斷,美聯儲緊急降息,石油暴跌,多米諾骨牌效應開始出現。麵對世界的巨大不確定性,對於普通人,洗手和居家可能是現在最靠譜的防疫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