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波恩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利他主義或許並不像此前研究結果那樣讓人變得快樂,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描述了他們對誌願者進行研究所得到的結果及其中的原因。
此前研究結果表明,當人們無私奉獻他人時,他們會獲得一種幸福的感覺,此外,此前研究人員還發現,給予也能夠給給予者帶來一定的健康益處包括降低血壓、讓心髒變得更加健康等,但這種感覺或許是短暫的。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讓大約300名大學生在兩種獎券中做出選擇,如果他們選擇第一種獎券則有機會獲得100歐元作為個人使用;如果選擇第二種獎券,他們可能什麼也得不到,但這種選擇可能會產生350歐元用於結核病人的救助。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種獎券都是真的,研究者向首次中獎的誌願者發放了40,764歐元,並向印度一家致力於抗擊結核病的非營利組織發放了11.13萬歐元;研究者發現,大約60%的學生會進行第二種選擇,即拯救結核病患者生命,在他們做出選擇後研究者調查發現,正如此前研究顯示的那樣,這些學生在做出第二種選擇後感覺很好,但這種快樂並沒有持續多久,一個月後研究者聯係了所有誌願者,詢問了他們關於幾個幸福程度的問題,大多數選擇拯救生命的人比那些選擇獎勵自己的人會感覺到悲傷。
這項研究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轉折,即一小部分誌願者進行了第二種選擇,但如果他們進行了第一個選擇,他們可能會獲得更多獎勵(其中一些人後來收到了100歐元的禮物),但卻會被阻止參加抽獎,在所有參與研究的誌願者中,這些參與者是最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