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最終會有多嚴重?

作者:佚名 來源:生物穀 日期:20-03-17

哈佛大學曆史學家Jill Lepore最近在《紐約客》(The New Yorker)雜誌上寫道,當美國陷入危機時,"我們要去哪裏?"這個問題會躍入每個人的腦海,就好像我們在等待天氣預報告訴我們,我們的民主明天會有多健康。Lepore引用意大利哲學家Benedetto Croce的話寫道:"政治問題不是我們無法控製的外部力量;他們是我們可以控製的力量;我們隻需要自己做出決定並采取行動。"

冠狀病毒的流行也是如此。這種流行病會有多嚴重?它會感染多少人?會有多少人死去?這些問題的答案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部分在我們的控製之內,假設我們願意承擔責任,以承諾、緊迫和團結的方式采取行動。

作為一名流行病學專家,MacIej F. Boni有8年的現場工作經驗,包括在2009年豬流感大流行期間在隔離和檢疫工作的前線工作。我曾寫過一篇文章,說一種新出現的疾病的死亡率在疾病爆發的早期階段看起來總是很糟糕,但一旦有了更好的數據,死亡率就可能下降。在等待了8周之後,我現在擔心這些新的數據--這些數據表明該病毒的致死率很低--可能不會到來。

病死率和感染率

目前為止約有2%~3%的感染者會死亡。對於一種容易傳播的疾病,2%或3%的致死率是非常危險的。

帝國理工學院的Steven Riley給出了一些定義。感染致死率(IFR)是指受感染者死亡的可能性。病死率(CFR)是指受感染的人因病情嚴重而向醫院或診所報告的死亡概率。CFR大於IFR,因為到醫院就診的人通常病情更嚴重。

IFR比CFR更難估計。原因是很難統計那些患有輕微疾病或完全沒有症狀的人。如果你能對每個人進行計數和測試--例如,在一艘遊輪上,或在一個小社區--那麼你就能描繪出一幅圖畫,描繪出有多少比例的感染是無症狀的、輕微的、有症狀的和嚴重的。

倫敦衛生和熱帶醫學學院、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和疾病建模研究所的科學家使用這些方法來估計感染致死率。目前,這些估計從0.5%到0.94%不等,說明COVID-19的致死率大約是季節性流感的10至20倍。來自基因組學和大規模發燒測試的證據與這些結論一致。唯一可能的好消息是,韓國的疫情最終可能會比中國的疫情表現出更低的病死率。

流行病對美國的影響

現在美國每天都有新的COVID-19病例被發現,要阻止最初的感染浪潮已經太晚了。這種傳染病可能會在美國蔓延開來。這種病毒的傳染性似乎和流感差不多。但是由於人們對這種新型冠狀病毒沒有免疫力,所以很難進行比較。

總而言之,有理由猜測,未來一年,COVID-19感染的美國人將與流感在一個典型的冬季感染的美國人一樣多。如果病毒的傳染性比想象的要大,也許還會多一點。如果限製旅行,減少社會和職業聯係,也許會少一點。

如果減少接觸方式,改善衛生狀況,就能減少感染總數。如果感染總人數減少,死亡總人數也將減少。

科學目前不能告訴人們的是,究竟哪些措施在減緩疫情和減少其影響方麵最有效。如果停止握手,感染的幾率會減少一半嗎?減少三分之一麼?沒有人知道。如果每周在家工作兩天,這能使感染的幾率降低40%嗎?也許吧。但科學家甚至都不知道答案。

人們現在應該準備的是減少接觸,減少接觸受感染的人或被感染表麵的機會--任何我們可以接觸的方式。對一些人來說,這意味著更多的時間呆在家裏。對其他人來說,這意味著采取更嚴格的衛生措施。強製隔離、快速診斷和隔離、關閉工作場所和學校等減少接觸的做法似乎在中國湖北省奏效,那裏的疫情傳播似乎已經放緩。

就目前而言,全球都應該需要做好準備,未來12個月將會大不相同。假期可能不得不取消。社會互動看起來會有所不同。風險管理是我們每天早上醒來都要考慮的事情。冠狀病毒不會自行消失。它或許就在我們身邊。不僅僅是感冒和流感不會消失,冠狀病毒也不會消失。

關鍵字: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