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大腦中揭示了一種特殊機製,其能促進機體在進食後飽腹感的產生,這些機製或主要涉及機體血糖水平上升所誘發的一係列反應。
大腦中控製饑餓感和飽腹感的神經回路能修飾其二者之間的連接,同時調整機體的進食行為以適應生活條件,並維持食物攝入和能量消耗之間的平衡,科學家們推測,這種可塑性或許會在肥胖受試者機體中發生改變。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小鼠進行研究後發現,這些神經回路會在一頓飯的時間尺度上被激活,隨後調節機體的攝食行為,然而,這種激活過程並不會通過神經回路連接的改變來實現。
研究人員重點對下丘腦中名為POMC的神經元重點研究,下丘腦位於大腦的底部,其主要負責機體對食物的攝取;POMC神經元能與大腦其它部位大量神經元相連接,這些回路的連接是可塑的,其能根據機體激素的波動很快產生和消失,研究人員觀察到,當平衡飲食後大腦的神經回路並不會被修飾,但與POMC神經元相關的其它神經細胞(星形膠質細胞)就會改變形式。
星形膠質細胞是一種星狀的神經細胞,研究者首次對其研究是因其對神經元的支持性作用,在一般狀況下,星形膠質細胞能夠覆蓋POMC神經元,並通過限製其活性的方式扮演“製動器”的角色,當進餐後,機體的血糖水平會暫時升高,同時星形膠質細胞會檢測到這一信號並在一小時內產生收縮反應,一旦這個“製動器”被釋放,POMC神經元就會被激活,最終促進機體產生飽腹感。
讓研究人員覺得奇怪的是,高脂肪的一餐似乎並不會產生這種重塑反應,那麼這意味著脂質對於充饑反應不太有效嗎?於是研究人員嚐試研究來確定是否脂質會通過另外一種回路來誘發機體的飽腹感,同時他們還想證明是否甜味劑也會產生同樣的效果,或者通過一種讓人上癮的甜味劑而不是滿足饑餓的方式來吸引大腦,當然這還需要後期科學家們深入研究後才能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