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應該把COVID-19簡單地稱為“冠狀病毒”?

作者:佚名 來源:生物穀 日期:20-03-13

        自2月中旬以來,由冠狀病毒引起的被稱為COVID-19的疾病已經讓全世界一團糟。世界衛生組織之所以選擇這個新名字,是因為它更準確地描述了一種相當常見的冠狀病毒的特定毒株引起的疾病。

        冠狀病毒是一大類病毒,可引起從輕度感冒到嚴重肺炎等一係列症狀。

        2019年底在中國湖北省發現的與COVID-19相關的特定毒株已被命名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2型(SARS-CoV-2)。

        盡管如此,許多新聞媒體仍繼續使用"冠狀病毒"作為指代這種特定疾病及其在世界各地造成的死亡人數的簡稱,但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準確。

        命名慣例遵循與艾滋病毒/艾滋病相同的邏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能夠--但不總是--導致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換一種說法:有些電影很嚇人,但大多數都不嚇人。如果你害怕恐怖電影,說"電影嚇到我了"不會是錯的,但這也不是完全正確的。更準確的說法是:"恐怖片嚇到我了。"在這個比喻中,使用"冠狀病毒"和使用"電影"是一樣的。使用"COVID-19"相當於使用"恐怖片"。一個更具體,因此更準確。

        在他們生命的某個階段,大多數成年人可能感染了某種形式的冠狀病毒,在流鼻涕和咳嗽的情況下過了一兩個星期,然後就康複了。目前新聞報道的由冠狀病毒引起的COVID-19的症狀,從輕微到嚴重的呼吸係統疾病,包括發燒、咳嗽和氣短。

        那麼,為什麼世衛組織選擇了"COVID-19",而不是一些更吸引人的東西呢?

        之所以選擇這個新名字,是因為它容易發音,而且不會讓人聯想到人、地方或動物。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有一個名字很重要,可以防止使用其他可能不準確或帶有汙名的名字。它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未來任何冠狀病毒爆發時使用的標準格式。"

        這個新名字將疾病與中國武漢的一個不公平的關聯分離開來,該疾病於2019年12月在中國武漢首次被發現。在東北大學研究公共衛生的著名法學教授溫迪·帕爾梅特(Wendy Parmet)表示,如果把這個名字和武漢聯係起來,它會"給武漢市民帶來巨大的恥辱,他們是這場疾病的受害者"。

        東北大學多個不同學科的研究人員一直在跟蹤該疾病的各個方麵,該校也製定了一整套強有力的政策,為該疾病的爆發做好準備。

        Alessandro Vespignani是東北大學生物和社會技術係統建模實驗室的主任,他一直在與一個國際合作的研究人員合作,試圖預測這種疾病的潛在傳播。他們的預測地圖是公開的,並不斷更新來自中國和其他國家的信息。

關鍵字:COVID-19,冠狀病毒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