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 全國愛耳日&世界聽力日:保持聽力,終身受益

作者:佚名 來源:生物探索 日期:20-03-04

        全球大約有4.66億人患有殘疾性聽力損失,超過全世界人口的5%,其中3400萬是兒童。

        據估計,到2050年將有9億多人出現殘疾性聽力損失。

        兒童聽力損失60%源於可預防的原因。

        11億年輕人(年齡在12至35歲之間)由於暴露於娛樂環境中的噪音而麵臨聽力損失的風險。

        聽力損失得不到處理,每年給全球造成的費用達7500億美元。

        這一連串的驚人數字,讓我們把目光轉向平日裏容易忽視的聽力問題。3月3日是我國第21個“全國愛耳日”(Ear Care Day),同時也是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的“世界聽力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今年的主題為“保護聽力,終身受益(Hearing for life: don’t let hearing loss limit you)”。

        我們先弄明白幾個概念,什麼叫聽力損失、殘疾性聽力損失、耳背以及耳聾。聽力不像正常聽力者那麼好(雙耳聽閾為25分貝或更好)的人就是有聽力損失。聽力損失程度從輕度到中度、重度和極重度不等。它可能影響一隻耳朵,也可能影響雙耳,導致聽對話或大的聲音有困難。殘疾性聽力損失是指成人更好的那隻耳朵聽力喪失超過40分貝,兒童更好的那隻耳朵聽力喪失超過30分貝。聽力損失得不到處理,每年給全球造成的費用達7500億美元。而“耳背”是指患有輕度到重度聽力損失。耳背的人通常能說話交流,並且可受益於助聽器、植入人工耳蝸、其它輔助裝置及字幕。聽力損失更嚴重者可以植入人工耳蝸。“耳聾”的人大多有極重度聽力損失,即基本或完全聽不見。他們常用手語溝通。

        病因

        聽力損失的病因繁雜,可能由遺傳、分娩綜合症、某些傳染病、慢性耳部感染、服用特定藥物、暴露於過量噪音和衰老造成。也就是說,聽力損失和耳聾有先天性原因也有後天性原因。

        先天性原因

        先天性原因可能導致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出現聽力損失。聽力損失可能由遺傳性和非遺傳性遺傳因素導致,也可能由於妊娠和分娩過程中的某些並發症導致,包括:

        •孕婦感染風疹、梅毒或其它某種感染;

        •低出生體重;

        •出生窒息(分娩時缺氧);

        •妊娠期不當使用特殊藥物(如氨基糖甙類、細胞毒性藥物、抗瘧藥和利尿劑);

        •新生兒嚴重黃疸,可能損害新生兒聽覺神經。

        後天性原因

        後天性原因可能導致在任何年齡發生聽力損失,例如:

        •腦膜炎、麻疹和腮腺炎等傳染病;

        •慢性耳部感染;

        •耳內積液(中耳炎);

        •使用某些藥物,例如用於治療新生兒感染、瘧疾、耐藥性結核病和癌症的藥物;

        •頭部或耳部受傷;

        •大量噪音,例如機器和爆炸發出的工作場所噪音;

        •娛樂中暴露於強烈的聲音,例如高音量長時間使用個人音響設備以及經常去音樂會、夜總會、酒吧和體育賽事;

        •老齡,尤其是由感覺細胞退化引起;

        •蠟或異物阻塞耳道。

        •兒童聽力損失的最主要原因是慢性中耳炎。

        預防

        總體上認為,一半的聽力損失病例可通過公共衛生措施得到預防。在15歲以下兒童中,60%的聽力損失歸因於可預防的原因。11億年輕人(年齡在12至35歲之間)由於暴露於娛樂環境中的噪音而麵臨聽力損失的風險。兒童聽力損失的可預防原因包括:

        •腮腺炎、麻疹、風疹、腦膜炎、巨細胞病毒感染和慢性中耳炎等感染(31%);

        •出生窒息、低出生體重、早產和黃疸等出生時的並發症(17%);

        •對孕婦和嬰兒使用耳毒性藥物(4%);

        •其它(8%)。

        一些簡單的聽力損失預防策略如下:

        •對兒童進行免疫接種,預防麻疹、腦膜炎、風疹和腮腺炎等兒童期疾病;

        •孕前對少女和育齡婦女進行免疫接種,預防風疹;

        • 通過良好的個人衛生預防孕婦巨細胞病毒感染;對孕婦進行梅毒和其它感染的篩查和治療;

        •加強孕產婦和兒童衛生規劃,包括促進安全分娩;

        •遵守耳部保健實踐;

        •通過提高對風險的認識減少暴露於(工作場所和娛樂設施的)巨大噪音;製定並實施相關法規;鼓勵使用個人保護裝置,比如耳塞、降噪耳機和頭戴式耳機。

        •兒童中耳炎篩查,配合適當的醫療或手術幹預;

        •避免使用有可能損害聽力的特殊藥物,除非由合格醫生開具處方並進行監測;

        •轉診高危幼童(如有家族耳聾史、低出生體重、出生窒息、患黃疸或腦膜炎等),及早進行聽力測評,並確保在需要時迅速診斷和進行適當治療;

        •落實《世衛組織-國際電信聯盟個人音響係統和設備全球標準》。這可由政府和智能手機以及MP3播放器的製造商共同完成。如果該標準得到執行,就可有助於預防由有害聽力做法造成的聽力損失。

        •圍繞聽力損失、其成因、預防和發現問題,對年輕人和普通人群開展教育。

        總之,耳朵是我們聆聽世界的窗口,請大家注意愛耳保護。正如世界衛生組織的海報所言,保護聽力,終身受益,不要讓聽力損失影響我們的生活,更不要讓一些本可以避免的悲傷故事發生。

關鍵字:聽力日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