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是1990年出生的,她的同學不久就要生育了。她去參加結婚典禮和臨產人文關懷後,兩次和我說的同一句話是:媽媽,我什麼時候結婚呢?聽到她的話,我由衷地笑了:這就是一個女人的憧憬——美好的向往,這個向往本身就已經足夠足夠了,它將鼓舞人心,產生強大的內驅力,最終會在遇到愛人的一天,大聲說出:走,結婚去!
女人具有水的屬性,男人具有火的屬性,婚姻就是試圖使水火相容的一種嚐試!愛情使人睡不著,婚姻使人打瞌睡!延長愛情的唯一方法,就是推遲結婚的時間!“都市恐婚症”是很多現代都市白領的通病,結婚使每個人在家庭甚至社會中的角色有所轉換,從而給一部分人的心理帶來壓力,對婚後可能有的平淡生活的恐懼、對婚後應該承擔的責任的恐懼,當現實的婚姻生活與夢想中的浪漫完美產生巨大的落差時,一些人開始逃避、厭倦和恐懼。據不完全統計表明,90%的準新人患有“婚前恐懼症”。
恐婚的女人普遍是理想主義者,她們所期待的是一種完美的生活。對於婚姻她們大多根本沒有想過是怎麼回事,對“嫁”這種儀式的向往遠遠超過對嫁的結果——婚姻的向往。也就是說她們所謂的想結婚,隻是想得到“嫁”這樣一種儀式,而不是嫁過之後的婚姻生活。一旦提到婚姻生活,她們往往會呈現出恐慌的表情。一般情況下女性擔心的是婚後最初的家庭生活,其中包括和公公、婆婆、小姑及其他家庭成員關係的處理和協調;因為不會做家務,而擔心別人挑剔自己。
男性對婚姻的焦慮是對自己能不能承擔起家庭重擔的能力持懷疑態度,主要考慮的是自己在家庭中的責任。因此,男人恐婚的“病源”主要是“放大”了生活的壓力,在考慮過婚後的經濟責任、家務負擔、愛人的忠誠等等之後,他們對婚姻顯得誠惶誠恐,許多男人因此寧肯采取其他方式和女朋友在一起,卻閉口不談婚論嫁。
“恐婚症”是一種很有代表性的現代社會心理疾病。現在的年輕人多是獨生子女,一直以來都是習慣接受別人的關懷,自己並不擅長照顧別人和承擔一些責任。當他們想到建立一個家庭需要夫妻共同承擔責任和義務,還要處理好與另一方家人的關係,麵臨新環境和新關係,聽到周圍的人講一些婚姻生活負麵的東西時,就會產生一種焦慮和緊張的情緒。這種社會氛圍使尚未走入婚姻的人們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對婚後生活的過多考慮在麵臨婚姻時的表現形式就是對結婚的恐懼和逃避,很多人因此推遲結婚,甚至寧願獨身,也不願意“受罪”。
其實有了這種情緒的人也千萬不要緊張。謹慎對待婚姻的想法是對的,但因為謹慎而放棄婚姻是不可取的。結婚並且能幸福生活一生的人有很多,如果你不去嚐試,怎麼能體會到婚姻帶來的快樂呢?婚姻是兩個不同個體的結合,婚姻生活中肯定會存在衝突,但是不能因噎廢食。人的一生中都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恐懼,麵對恐懼需要我們調整心態,而不是一味地選擇逃避。同時善於尋求幫助,要學會溝通,有些自認為很恐懼的事情,在別人看來可能就是小菜一碟。
為何會婚前焦慮、臨陣退縮
“這些天來,我經常失眠,難道就這樣跟她結婚,結束我的單身生活?怎麼有一種開車沒加滿油、沒係安全帶倉促上路的感覺?都說初戀成功的可能性極小,可為什麼這種小概率事件偏偏發生在我身上呢?”24歲的崔東向我抱怨著。“那你愛不愛她呢?如果不愛,你現在有權利不跟她結婚,要知道婚姻是勉強不得的”我反問他道。“我愛她啊,不光我愛,我全家都喜歡她,假如不是我的初戀,而是二戀或者三戀,我娶她一定無怨無悔。可惜我才談過一次戀愛,你說我會甘心嗎?有個哥們兒老是拉著我講他的四次戀愛經曆,雖然他的那幾個女朋友我都認識,每一個都比不上我的,但是我依然羨慕得眼紅,經曆就是財富呀。不過如果真的要分手,我肯定不願意”。崔東補充道,“更何況,她已經有了兩個月的身孕……”得隴望蜀,這山望著那山高,是人類的普遍心理。很多男女在結婚登記前夕已經有了夫妻之實,正如案例中的崔東,既然這個山頭已經穩穩攻下了,怎能不暢想一下攻占其他山頭的感覺呢?感情經曆相對貧乏的男女更容易有這種心態。也許他們一開始並沒有想到婚姻,談著談著,就一路直落到達了婚姻圍城的門口。而愛情的大忌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如果一個人朝三暮四,不能全身心投入愛情,你的青春,你的大好時光勢必在一段段的感情中荒廢掉。在我們愛一個人的時候,一定要抵製外界的一切誘惑,用心愛,否則,你的愛情很難成功。
其實婚前焦慮症確實存在,人們一想到從此就要和另一個人共度餘生,成家立業生兒育女,立刻會有山一樣的責任壓下來,油然而生逃避之心也是情有可原的。據說很多人會在結婚登記當天爭吵不休,名句包括“你現在後悔還來得及”之類的。
陳浩和華華其實一年前就已經領了結婚證,而家裏人在一年後幫他們選了良辰吉日,擺酒席宴請親朋好友。在操辦婚禮的小半個月裏,陳浩和華華都覺得很有壓力,一個做噩夢,對結婚沒信心,一個悶悶不樂,總想找朋友聊天喝酒。兩人半開玩笑地說,“都過了結婚周年慶了,怎麼還是很焦慮啊?”
1 因為承諾所以焦慮
沒錯,即使在法律的名義上,兩人已經是夫妻,但婚禮還是讓人覺得“我終於要結婚了”。擺酒席,等於把對婚姻的責任告知天下,親朋好友都來見證你對婚姻的承諾,這和小兩口簡單地拿個證,意義大不相同。婚禮不僅是別人對婚姻的見證和認可,還是從單身到已婚的一個正式心理過渡,因此,關心自己內心變化的這個過程,對緩解婚前焦慮才是更有作用的。
2 婚禮不是婚姻的全部
關心自己的內心變化,首先要看到,婚禮不是婚姻的全部。有人也許會問,這還用說嗎?可別小看這種“心知肚明”的事,我們平時也能感覺到,當一件事沒有結果時,失控和恐懼的感覺是最強烈的。放在結婚這件事上,似乎婚禮就能很輕易地成為結束婚前焦慮的一個標誌:隻要把婚禮辦好,焦慮就消失了。但焦慮不僅僅是因為操辦酒席,ST說,家裏人甚至已經幫他們算過,什麼月份和時間行房可以生男孩。覺得自己的人生進入一個被別人控製的軌道,這是他最焦慮和難受的地方。顯然婚禮無法中止他的焦慮,雖然明白,結婚以後也不至於“那麼恐怖”,但是仍然放不下。
3 停止對抗焦慮
有人用忙碌來緩解焦慮,“把婚禮的事情忙完,心裏多少也踏實點。”可是另一邊又感覺到,忙碌隻是暫時讓人沒有精力去麵對婚姻的焦慮。因此,停下來體會內心,不失為消除焦慮更妙的方法。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女孩和男朋友分手後,全心投入工作,不讓自己去想分手的痛苦。但是這個工作打壓戰術,似乎並沒起作用。後來她和一位學心理學的朋友說起這件事,一聊才知道,這種習慣從她的父親去世時就有了。她不想承認爸爸已經死去,轉而想用工作來忘掉這件事。最後,朋友讓她停止所有抗拒痛苦的想法,對去世的父親說:“爸爸,我知道你已經走了。”說完之後,女孩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場,正式和從前的矛盾、焦慮告別。
結婚也是如此,停止對抗忙碌、害怕和焦慮的所有想法,給自己一點麵對它們的時間。婚禮舉行之前,靜下來體會內心那種緊張、興奮、預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未知生活的失控感,然後告訴自己,我要成為別人的丈夫(妻子)了,那將是一個新的家庭和新的生活。有人會通過在婚禮上宣誓、戴戒指來完成這個體會內心的過程,沒關係,沒有固定死板的程序,隻要給自己留一點時間,都能很好地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