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大力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同時,社區隔離點也是另一個主戰場。2月1日以來,湖北省中醫院組隊深入武昌區、洪山區部分隔離點,進入患者房間一對一問診施治,讓中醫藥全麵幹預治療。
自疫情發生以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多次到武漢社區實地考察,他發現:發熱門診如果控製不好,醫院的病人就會越來越多,很難從根本上控製住局麵。而發熱門診的病人主要來自社區,因此社區的防控至關重要。
仝小林介紹,隔離點現在包括四類人群,第一類密切接觸者,第二類發熱的病人,第三類疑似的病人,第四類是新冠肺炎的輕症患者。對於這些人群來說,沒有條件輸液,西藥集中在抗病毒、抗感染兩類藥物上,第一時間吃上中藥意義重大。這四類人群,使用的中藥也有所區別。仝小林認為:“對於密切接觸者,通過中成藥來預防可以減少或者不發病,要千方百計地維護身體的正氣,防止外邪的侵入。對於已經有發熱,但是還不能排除是新冠肺炎的患者,推薦用第五版中醫診療方案中的中成藥來降溫。對於疑似的患者、新冠肺炎的輕症患者,推薦在隔離點大範圍運用協定通治方。協定通治方是根據疾病的病因、病機、病位、病理,抓住核心病機、主要病位來擬定的方子。此外,醫療隊還帶著連花清瘟、藿香正氣丸、金感顆粒等中成藥進入社區隔離點,讓患者吃上中藥。
進入隔離患者房間 一對一精準施治
2月1日,仝小林帶領湖北省中醫院專家醫療隊進入到武昌區、洪山區社區隔離點進行中醫藥幹預治療。這個醫療隊由該院5—7名醫生組成,由湖北省中醫院副主任醫師肖明中帶隊。
2月1日-2月13日,肖明中帶隊進入武昌區和洪山區的7個隔離點和隔離醫院,醫生進入隔離患者病房,一對一問診。肖明中介紹,主要過程是詢問症狀、查看舌苔、詢問用藥史,由於穿隔離服不能查看脈象,然後指導患者用藥,主要指導意見有不重複、不疊加使用藥物,結合患者已有的藥物分類指導,讓患者正確合理使用中藥和西藥。
與此同時,另外一個3人團隊進入社區後,對密切接觸者進行中藥幹預,在10多個社區發放了700多人次的藿香正氣丸,讓密切接觸者進行中醫藥的預防。在社區隔離醫院,如武漢市馬應龍醫院、瑞華醫院等,湖北省中醫院拿出社區隔離點中醫藥防治方案,實現一藥一灸,中醫藥參與配合中醫藥外治方法,緩解患者症狀,幹預輕症患者轉重症。
據統計,半個月以來,湖北省中醫院醫療隊深入隔離點進行中醫藥辨證施治指導用藥909人,其中臨床診斷患者及確診患者468人,密切接觸人群441人。在診斷病例468人中,療程在一周以上患者213人,目前有191人獲取了療效信息。在這191人中,解除隔離14人,病情好轉165人,未好轉12人。
目前對於社區隔離點輕症、普通型患者,以中醫為主幹預的病情好轉率可達84%。
專家發現:患者恐慌性囤藥不合理服藥現象普遍
湖北省中醫院醫療隊深入武昌區、洪山區社區隔離點一對一精準診治過程中,中醫專家們發現,一些患者有恐慌心理,自己囤積了多種藥物,且不分功能主治統統服用,反而造成了不良反應,經過指導的患者可正確服藥,專家也希望患者注意,合理使用藥物十分有必要。
肖明中介紹,一些患者有恐慌心理,自己會囤積各種藥物。但絕大多數患者不分中西藥、不分功能主治,隻要手上有的藥全都服用,造成了不良反應,在發熱的基礎上,症狀有所加重,特別是胃腸道方麵的反應,亟需醫生進行指導。
在一對一診治過程中,90%以上的患者願意接受中醫藥幹預治療,多數患者對醫生到隔離點診治抱有較大期望。
肖明中建議大家合理使用藥物,提高療效,減少不良反應。他介紹,手上的是抗病毒藥物,如阿比多爾、奧司他韋,這類藥物病程在一周以上,則無需繼續使用。要謹慎使用抗生素。中成藥的使用,包括常見的連花清瘟、雙黃連、金花清感等清熱解毒類藥物,選擇其中一種即可。優先選擇服用中藥湯劑。如果出現以下症狀,如咽痛發熱,可以使用連花清瘟、金花清感等中成藥中的一種即可。如果出現胃腸道不適,如腹瀉腹脹食欲不振,可以選擇藿香正氣等藥物。合理使用各類藥物,中西醫結合,可以提高新冠肺病毒的防控療效。
下一步,湖北省中醫院還將製定社區隔離點/隔離醫院患者用藥規範及指導,指導患者合理用藥,合理使用中藥,將文字版和視頻版進行科普,聯合媒體進行科普講座的錄製及更大範圍得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