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北海道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其能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調節機體對移植器官的免疫反應。研究者發現,衍生自小鼠誘導多能幹細胞的胸腺上皮細胞能調節機體對皮膚移植物的免疫反應,並延長移植物的壽命。
胸腺位於胸骨後方,其是一種產生T細胞的重要器官,T細胞能夠控製機體免疫反應,包括器官排斥等,同時還與免疫自身耐受性直接相關,其還能作為機體免疫係統的重要成員,將機體自身產生的抗原視為非危險物質。諸如胚胎幹細胞和誘導多能幹細胞等多能幹細胞能夠分化為多種類型的細胞,其通常能作為機體組織移植的替代來源,但當移植供體的器官或組織時,移植物就會被排斥,並最終被受體機體的免疫係統破壞,對於多能幹細胞衍生的細胞或組織而言也是如此,因此,在再生醫學中,最重要的就是成功調節宿主對移植物的免疫反應。
此前研究發現,研究人員很難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來有效製造胸腺上皮細胞,這樣研究中研究人員則發現,向小鼠的誘導多能幹細胞中引入名為Foxn1的關鍵基因後就能夠幫助幹細胞有效分化為胸腺上皮細胞,Foxn1是胸腺中非常重要的基因。隨後研究人員將誘導多能幹細胞衍生的胸腺上皮細胞和遺傳上相容的供體小鼠皮膚移植物引入到受體小鼠機體中進行深入研究。
研究結果表明,當誘導多能幹細胞衍生的胸腺上皮細胞提前進行移植後,受體小鼠機體中的皮膚移植物就能夠存活更長時間;最後研究者Ken-ichiro Seino表示,本文研究結果表明,在進行細胞或組織移植前,通過將誘導多能幹細胞衍生的免疫調節性細胞進行移植或能調節受體宿主體內的免疫排斥反應,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研究人員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衍生的細胞或組織來加速再生醫學療法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