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術後肺靜脈狹窄的病理類型及手術治療

作者:耿一博 整理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3-01-31

  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心胸外科祝忠群、張海波、徐誌偉等共同發表論文,旨在探討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TAPVC)術後肺靜脈狹窄(PPVS)不同病理類型與臨床表現、發病機製、手術方法和預後的關係。研究指出, PPVS是一種進展性疾病,其形態學與臨床表現和發病機製有關,形態學分類有助於選擇手術方法和判斷預後。該文章發表在2012年第28卷第9期《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誌》上。

  2004年3月至2011年9月,11例PPVS患兒進行再手術,心上型5例,心內型3例,混合型1例,單心室伴TAPVC 2例,其中心上和心下型各1例。初次手術年齡23天~28個月;體質量5~19 kg,平均(10.7±5.1)kg;再手術年齡4個月~6年,平均(27.1±22.6)個月;兩次手術間隔82天~5年。分析PPVS形態學病理特點,根據PPVS術前影像學檢查和術中發現,將PPVS形態學病理類型分為4種:Ⅰ型——吻合口狹窄,Ⅱ型——肺靜脈口狹窄,Ⅲ型——肺靜脈節段性狹窄,Ⅳ型——肺靜脈閉鎖。每個患兒存在一種或多種病理類型;病變可涉及一支或多支肺靜脈。手術采用中度低溫體外循環8例,深低溫停循環3例。內膜剝脫術7例;無縫線技術5例;吻合口補片擴大術3例;纖維瘢痕切除Ⅰ例。

  結果顯示,PPVS病理類型Ⅰ型2例,Ⅱ型2例,Ⅰ型+Ⅱ型1例,Ⅱ型+Ⅲ型2例,Ⅰ型+Ⅱ型+Ⅲ型1例,Ⅱ型+Ⅳ型1例,Ⅳ型2例。無術後早期死亡,吻合口梗阻1例,分支肺靜脈梗阻2例。術後中期(17個月)死亡1例,因肺靜脈再次狹窄手術1例,長期服用枸櫞酸西地那非和波生坦各1例。餘發育良好。

關鍵字:心髒缺損,先天性,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肺靜脈,病理學,心髒外科手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