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Circulation心律失常與電生理學子刊發表的MESA研究最新分析結果表明,持續性哮喘患者容易出現房顫,其發生房顫的風險是無哮喘人群的1.5倍。
研究者發現,白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受體1、D二聚體等炎症標誌物可預測房顫風險,但是校正這些炎症標誌物後,持續性哮喘與房顫之間的關係不受影響。
研究者指出,炎症是哮喘和房顫的共同危險因素,在該研究中,持續性哮喘患者的炎症生物標誌物水平的確最高,但炎症標誌物似乎不影響哮喘與房顫之間的關係,說明兩者之間有另外的關聯途徑。
該研究提示,臨床醫生應該告知哮喘患者堅持有利於心髒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規律鍛煉、保持健康體重、健康飲食。這些措施同時也有利於控製哮喘。
MESA研究為一項前瞻性縱向隊列研究,這項最新分析利用其中6615例基線無心血管病的受試者數據。受試者的平均年齡為62歲,中位隨訪12.9年期間,無哮喘者、間歇性哮喘患者、持續性哮喘患者中房顫的發生率分別為0.11/十人年、0.11/十人年、0.19/十人年。
持續性房顫是指:每天需要用藥控製的哮喘;間歇性哮喘是指:不需要每天用藥控製的哮喘。
來源:Persistent Asthma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for Incident Atrial Fibrillation in the 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 (MESA). Circulation: Arrhythmia and Electrophysiology. Originally published 4 Feb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