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中醫藥診療方案來了:桑菊、銀翹、玉屏風……

作者:遙望 整理 來源:賽柏藍 日期:20-02-05

新冠肺炎防治,中西結合取得效果

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下發第四版診療方案的通知中要求,各有關醫療機構要在醫療救治工作中積極發揮中醫藥作用,加強中西醫結合,建立中西醫聯合會診製度,促進醫療救治的良好效果。

據人民日報消息,2月3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南樓一病區8名確診新冠肺炎患者出院,這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依托中國中醫科學院組建的國家中醫醫療隊,接管病區後治愈出院的首批患者,其中女性6名,男性2名,重症6例,輕症2例,最大年齡68歲,最小年齡26歲。

1月31日,山西省衛健委召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省級中醫藥專家會診視頻會議。

在山西,中醫藥在疫病初期就積極介入治療,確診的39個病例中,有31例實施了中醫藥救治。其中,1例屬純中藥治療,30例是中西醫結合治療。經過治療,31例患者中,有17例病情明顯好轉;14例症狀平穩,中西醫結合治療取得良好效果。

武漢推薦使用中藥協定方

2月2日,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醫療救治組下發通知,要求各定點醫療機構推薦使用中藥協定方——2月3日24時前,武漢各定點救治醫療機構確保所有患者服用中藥(中藥煎劑或者顆粒劑)。

這個協定方,是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仝小林院士,與湖北省、武漢市專家討論後擬定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推薦通用方,適用於臨床診斷為新冠肺炎疑似者,它必須由具有中藥處方資質的執業醫師對症後開出。

生麻黃6g,生石膏15g,杳仁9g,羌活15g,葶藶子15g,貫眾15g、地龍15g、徐長卿15g,藿香15g,佩蘭9g,蒼術15g,雲苓45g,生白術30g,焦三仙各9g,厚樸15g,焦檳榔9g,煨草果9g,生薑15g。

治法:宣肺透邪,解毒通絡,避穢化濁,健脾除濕

加減法:

①惡寒發熱、背痛、體痛者,加桂枝9-30g;惡寒重、無汗、體溫39度以上,重用麻黃9-15g,加蘆根30-120g,生石膏30-90g,知母15-30g;往來寒熱加柴胡15-30g,黃芩15-30g;乏力明顯加黃芪15~30g、人參6~9g(若無人參,黨參9-30g)

②咽痛加桔梗9g,連翹15g;千咳重加百部15-30g,蟬蛻9g,藏青果9g,蘇子9g;喘憋加炙紫苑15-30g,炙冬花15~30g,炙杷葉15~30g,葶藶子加至30g;咳血加仙鶴草30g,紫草15g,三七粉3g(衝服)。

③痰多色黃或咳痰不暢,加瓜蔞仁30g,黃芩15g,魚腥草30g,連翹30g,板藍根30g。

④納呆重,加萊菔子9~15g,陳皮15g;嘔惡重,加半夏9~15g,黃連3g,蘇葉9g,生薑加至30g。

⑤腹瀉,加黃連6-9g,生薑加至30g,重用雲苓至60~90g。

⑥便秘,加枳實10-15g,生大黃6-15g。

⑦舌紅或幹,加蓮子心6g,麥冬30-90g。

⑧舌絳紅加生地30g,赤芍15-30g。

⑨四肢逆冷、汗多、氣促,或神昏,舌淡暗或紫暗,脈細數,加人參9-15g,淡附片9-30g,山萸肉30~90g,幹薑15-30g,桃仁9-15g,三七3~9g。

服法:日1劑,水煎服(顆粒劑),日3次,早中晚各一次,飯前服用。

注意事項:

老年體弱多病,乏力明顯患者應及早加用溫陽補氣之藥。高齡或有心髒病者,注意麻黃用量或不用。

凡用此方者,一定登記並隨訪,根據病情變化,隨時調整處方。重症患者,傳變迅速,需根據病情及辨證,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湖南省最新版診療方案推薦多個中成藥

2月3日,湖南省發布了《湖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

一、治療方案

本病屬於中醫疫病範疇,病因為感受疫癘之氣,病位在肺病性特點為“溫熱濁毒”。各地可根據病情、當地氣候特點以及不同體質等情況,參照下列方案進行辨證論治。

初熱期

1溫邪犯肺型

臨床表現:發熱微惡寒,幹咳,少痰,咽幹咽痛,乏力。舌質紅,苔薄白,脈浮。

治法:宣肺透邪。

推薦處方:桑菊飲、銀翹散。

基本方藥:桑葉、菊花、桔梗、苦杏仁、連翹、蘆根、甘草、薄荷、金銀花、淡竹葉、荊芥、淡豆豉。

加減:若見口苦、嘔逆等症,為邪犯少陽,用小柴胡湯合桑菊飲。

2咳嗽微喘型

臨床表現:咳嗽,或兼氣喘,胸悶,咯痰不爽,或咽癢,納差,大便不暢或便溏。舌邊尖紅,苔薄黃或薄白,脈浮滑。治法:宣肺止咳。

推薦處方:桑貝止嗽散

基本方藥:桑白皮、浙貝母、百部、紫菀、白前、桔梗、荊芥、陳皮、苦杏仁、甘草。

加減:若見舌苔黃滑或黃膩,咯吐濃痰者,為痰熱阻於胸膈,合用小陷胸湯。

3邪犯胃腸型

臨床表現:納差,大便溏,惡心欲嘔,或腹脹,疲乏。舌苔薄黃或黃膩,脈濡數。

治法:清熱化濁,理氣運脾

推薦處方:王氏連樸飲、藿樸夏苓湯

基本方藥:黃連、厚樸、法半夏、藿香、茯苓、豬苓、滑石、白蔻仁、苦杏仁、薏苡仁、通草、澤瀉。

(二)重症期

1邪熱壅肺型

臨床表現:發熱,咳嗽,氣喘,口渴,胸悶,咯吐黃痰。舌紅,苔黃,脈滑數。

治法:宣泄肺熱。

推薦處方:麻杏石甘湯、桑貝散。

基本方藥:麻黃、杏仁、石膏、桑白皮、浙貝母、生甘草。

注意事項:須喘促、高熱並見方可使用

2疫毒閉肺型

臨床表現:高熱不退,咳嗽咯吐黃痰,胸悶氣促,腹脹便秘。舌質紅,苔黃膩或黃燥,脈滑數。

治法:清肺通腑解毒。

推薦處方:宣白承氣湯合桑貝散

基本方藥:杳仁、生石膏、瓜萎、大黃、桑白皮、浙貝母。

注意事項:須大便秘結者方可使用。

(三)危重期

1內閉外脫

臨床表現:發熱神昏,煩躁,胸腹灼熱,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輔助通氣。舌質紅絳,苔黃或燥,脈數或芤或促。

治法:開閉固脫,解毒救逆。

推薦處方:生脈散、三石湯、安官牛黃丸。

基本方藥:西洋參、麥冬、五味子、寒水石、滑石、生石膏、苦杏仁、金銀花、通草、竹茹。

注意事項:出現神昏者送服安官牛黃丸。

2陰竭陽脫

臨床表現:手足厥冷,出冷汗,體溫不升反降,精神萎靡或神識淡漠,舌紫或黯,脈微細。

推薦處方:參附龍牡湯

基本方藥:人參、黑附片、煆龍骨、煆牡蠣。

注意事項:體溫不升反降者方可使用

(四)恢複期

1肺胃陰虛型

臨床表現:口幹,食少,神疲乏力。舌紅少苔,脈細。

推薦處方:沙參麥冬湯

基本方藥:沙參、麥冬、扃豆、桑葉、玉竹、天花粉、甘草。

2脾肺氣虛型

臨床表現:神疲乏力,不欲飲食。舌淡紅,苔薄白,脈細。

推薦處方:黃芪六君子湯

基本方藥:黃芪、黨參、茯苓、白術、法半夏、陳皮、甘草、

預防方案

(一)適應人群:素體體虛及老年人和糖尿病、呼吸係統慢性病人等易感人群。

治法:調和營衛,益氣固表。

推薦處方:桂枝湯、玉屏風散、神術散加減。

藥物組成:黃芪、桂枝、白芍、蒼術、防風、葛根、幹薑、甘草、大棗

煎服方法:每日1劑,水煎,早晚各1次,連用3天。

(二)適應人群:體質壯實,有密切接觸史的重點人群。

治法:辛涼禦邪,清肺解毒。

推薦處方:加減銀翹散。

藥物組成:金銀花、連翹、荊芥、薄荷、甘草、板藍根、桑白皮、蘆根

煎服方法:每日1劑,水煎,早晚各1次,連用3天。

注意事項:小兒藥量減半。以上預防用藥建議在中醫醫生指導下服用。

三、推薦使用中成藥

藿香正氣丸或口服液、銀黃清肺膠囊、清熱解毒顆粒。

注意事項:以上推薦中成藥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10省市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

甘肅

治療

各地可根據病情、當地氣候特點以及不同體質等情況,參照下列方案進行辨證論治,同時注重中醫臨床診療相關資料的收集總結工作。所有治療處方不可用於預防。

(一)溫邪犯肺

臨床表現:低熱或未發熱,幹咳,少痰,咽幹咽痛,頭痛,倦怠乏力,肌膚困痛,胸悶,脘痞,或嘔惡,或便溏。舌質淡紅,苔白或薄黃膩,脈浮數。

治法:宣肺散邪,清熱祛濕。

推薦處方:麻杏薏甘湯合升降散或達原飲;或羌活勝濕湯加減。

基本方藥:炙麻黃、杏仁、草果、薑厚樸、檳榔、蟬蛻、連翹、羌活、蒼術、桔梗、酒大黃。

(二)溫熱壅肺

臨床表現:發熱,口渴,不欲飲,胸悶喘息、咽幹少痰,納差,大便不暢或便溏。舌紅,苔黃厚膩,脈滑數。

治法:宣肺透邪,清熱解毒。

推薦處方:麻杏石甘湯合銀翹散加減。

基本方藥:炙麻黃、杏仁、石膏、金銀花、連翹、黃芩、鬱金、浙貝、赤芍、膽南星。

(三)溫毒閉肺

臨床表現:高熱不退,咳嗽痰少,或有黃痰,胸悶喘促,腹脹便秘。舌質紅,苔黃膩或黃燥,脈滑數。

治法:宣肺通腑,瀉熱解毒。

推薦處方:宣白承氣湯合黃連解毒湯,可配合犀角地黃湯加減。

基本方藥:杏仁、生石膏、膽南星、酒大黃、炙麻黃、葶藶子、水牛角、桃仁、赤芍、生甘草。

(四)內閉外脫

臨床表現:神昏,煩躁,胸腹灼熱,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輔助通氣。舌質紫絳,苔黃褐或燥,脈浮大無根。

治法:開閉固脫,解毒救逆。

推薦處方:四逆加人參湯、安宮牛黃丸、紫雪丹。

基本方藥:人參、附子、山萸肉、天竺黃煎湯合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鼻飼。

河南

成人中藥預防處方

適用於流行期間普通人群的預防:

【處方一】

紫草10克、赤小豆30克、綠豆30克、生甘草6克

用法:一日一劑,水煎服,每日2次,可連服6天,無不適可繼續服用。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腹瀉者慎用,孕婦慎用。

【處方二】

蘆葦根30克、白茅根30克、生甘草10克、桔梗10克、黃芪10克

用法:煎或泡水代茶飲,不拘時,少量頻飲。

注意事項:老人、兒童皆可服用,孕婦慎用。

適用於流行期間特殊人群的預防:

【處方一】

適用於平素脾胃不和,或近期有腹脹,不思飲食,苔白膩等濕氣偏盛者。

藿香3克、陳皮3克、桑葉3克、蘆根2克、桔梗3克、甘草2克

用法:一日一劑,加水煮沸後代茶飲。幼兒減半,孕婦慎用。

【處方二】

適用於平素易感冒,畏寒怕冷人群。

生黃芪15克、防風10克、炒白術15克、前胡10克、藿香10克、生薏苡仁15克、生甘草3克

用法:一日一劑,水煎服,每日2次,可連服6天。孕婦慎用。

【處方三】

適用於流行期間普通人群,尤其適合伴咽喉不適、大便偏幹者。

麥冬5粒、白菊花2朵、射 幹2克、桑 葉2克、青果2克、貫眾2克

用法:以上6味藥代茶飲。孕婦慎用。

【處方四】

適用於流行期間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接觸或慢性基礎病患者的預防。

生黃芪9克、射幹5克、北沙參9克、金銀花9克、蒼術9克、藿香6克、貫眾5克

用法:一日一劑,水煎服,每日2次,可連服6天。孕婦慎用。

兒童中藥預防處方

適用於流行期間正常體質兒童的預防:

【處方】

生石膏10克、綠豆12克、蒲公英6克、竹葉6克 蘆根3克、貫眾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可連服6天。1歲以下,每日半副;1-16歲,每日1副。

適用於流行期間特殊體質兒童的預防:

【處方一】

適用於氣虛體質:平素易感冒,動則汗出,肢體倦怠,怕冷,納差,便溏,舌質淡苔薄白。

太子參10克、生黃芪10克、防風6克、炒白術10克、枇杷葉3克、貫眾5克、大棗6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可連服6天。1歲以下,每日半副;1-16歲,每日1副。

【處方二】

適用於陰虛體質:平素易感冒,盜汗,口渴,心煩,便幹,舌質紅少苔。

太子參10克、石斛6克、麥冬3克、金銀花3克、貫眾5克、大棗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可連服6天。1歲以下,每日半副;1-16歲,每日1副。

【處方三】

適用於痰濕體質:平素易感冒,體胖,麵黃,乏力,口粘不渴,納差,便溏,舌質紅苔厚膩。

藿香6克、薏苡仁12克、蒼術3克、厚樸3克、金銀花3克、貫眾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可連服6天。1歲以下,每日半副;1-16歲,每日1副。

(以上處方請在醫師指導下參考使用)

江西

一、預防

(一)醫務人員按照標準預防原則,嚴格按照有關操作規程開展工作。

(二)藥物預防使用玉屏風散加味,組成如下:生黃芪12g、防風10g、白術10g、銀花10g、連翹10g、貫眾6g、佩蘭10g、陳皮10g、蒼術10g、桔梗10g。

二、中醫藥治療

本病屬於中醫疫病範疇,病因為感受疫戾之氣,病位在肺,基本病機特點為“濕、熱、毒、瘀”。

(1)濕毒鬱肺,樞機不利

臨床表現:低熱或不出現發熱,幹咳,少痰,咽幹,咽痛,倦怠乏力,胸悶,脘痞,或嘔惡,便溏,舌質淡或淡紅,苔白或白膩,脈濡。

治法:宣肺透邪、解毒祛濕。

推薦處方:麻杏苡甘湯加味。

基本方藥:麻黃、杏仁、薏苡仁、生甘草、柴胡、黃芩、連翹、貫眾、大青葉、牛蒡子、蒼術、草果。

加減:便秘加重牛蒡子、杏仁用量;發熱重者加滑石、羚羊角粉;咳嗽明顯加矮地茶。

(2)熱毒夾濕,肺失宣降

臨床表現:發熱,口渴,不欲飲,胸悶,咽幹少痰,納差,大便不暢或便溏。舌邊尖紅,苔黃,脈濡數。

治法:宣肺瀉熱、解毒祛濕。

推薦處方:麻杏石甘湯加味。

基本方藥:麻黃、杏仁、石膏、生甘草、金銀花、連翹、大青葉、黃芩、浙貝、蒼術、滑石、藿香。

加減:咽喉紅腫者合銀翹馬勃散。

(3)熱毒閉肺,腑氣不通

臨床表現:高熱不退,咳嗽痰少,胸悶氣促,或伴咯血,痰中帶血,多有黃痰,腹脹便秘,舌質紅,苔黃膩或黃燥,脈數。

治法:清熱瀉肺、解毒通腑。

推薦處方:宣白承氣湯加味。

基本方藥:杏仁、生石膏、瓜蔞、大黃、葶藶子、貫眾、大青葉、桃仁、白茅根、蘆根、生甘草。

加減:高熱不退加安宮牛黃丸或羚羊角粉(衝),便秘加枳殼、厚樸。

(4)內閉外脫

臨床表現:神昏,煩躁,胸腹灼熱,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輔助通氣。舌質紫絳,苔黃褐或燥,脈浮大無根。

治法:開閉固脫,解毒救逆。

推薦處方:四逆加人參湯(參附湯)、安宮牛黃丸、紫雪散。

基本方藥:人參、附子、山茱萸,送服安宮牛黃丸或紫雪散。

山東

預防調護

一、預防處方如下:

1、藥物組成:黃芪12g、炒白術9g、防風6g、太子參12g、雲苓12g、陳皮6g、連翹9g、金銀花9g、蘇葉6g、炙甘草3g。

功效:益氣養陰,扶正固表

2、中成藥:玉屏風散(丸、顆粒)。

3、推薦適應人群:密切接觸者及醫護人員。

(二)其他應注意下列預防方法:

1.“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應注意適時增減衣物。減少到人員密集場所逗留時間;出門戴口罩;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勤更衣。

2.“食飲有節”。飲食清淡、規律,多喝水、多食用水果蔬菜及牛奶、雞蛋等,提高機體免疫力。

3.“起居有常”。順應自然界的變化規律,起居作息規律,適當鍛煉身體。

4.“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要做到心神安寧,情誌舒暢。

陝西

中醫藥預防方案

一、預防方藥

(一)成人處方

1、組成:生黃芪15g、炒白術10g、防風6g、炙百合30g、石斛10g、梨皮30g、桔梗10g、蘆根30g、生甘草6g。

2、用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鍾,大火熬開後改為小火15分鍾,煎煮兩次,共取汁400ml,分早晚兩次服用,連服3~5天。

(二)兒童處方

1、組成:生黃芪9g、炒白術6g、防風3g、玄參6g、炙百合9g、桔梗6g、厚樸6g、生甘草6g。

2、用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鍾,大火熬開後改為小火15分鍾,煎煮兩次,共取汁50~100ml,每日分2~3次口服,連服3~5天。

二、食療方案

可適量食用荸薺、百合、蓮藕、雪梨、銀耳、山藥、山楂等;可適量飲用白茶、茉莉花茶、金銀花等。

中醫藥治療方案(試行第一版)

本病屬於中醫“風瘟”範疇,病因為感受疫戾之氣,病位在肺,基本病機特點為“濕、熱、毒、瘀”。結合我省氣候寒冷幹燥的特點,製定本方案,各地可根據患者病情、體質等情況,參照下列方案進行辨證論治(本方案不可用於預防)。

一、輕症

(一)寒濕束表,熱鬱津傷

主症:發病初期,幹咳,低熱或高熱,乏力,胃脘痞滿,或惡寒,或頭痛,或嘔惡,或咽幹咽痛,口微幹。

舌脈:舌質淡紅,苔薄白略膩,脈浮緊或浮緩。

治法:解表化濕,宣肺透熱。

推薦處方:甘露消毒丹合藿香正氣散加減。

基本方藥:藿香(後下)、蘇葉、桔梗、薄荷(後下)、連翹、蘆根、滑石(布包煎)、炒白術、茯苓、陳皮、厚樸、生甘草;或選用麻杏苡甘湯合升降散加減。

(二)熱毒襲肺

主症:發熱頭痛,熱勢較高,口幹咳嗽,咽痛目赤,口渴喜飲,小便短赤。

舌脈:舌質紅,苔黃或膩,脈滑數。

治法:辛涼透表,清熱解毒。

推薦處方:銀翹散合麻杏甘石湯加減。

基本方藥:連翹、金銀花、桔梗、薄荷(後下)、牛蒡子、竹葉、蘆根、淡豆豉、麻黃、生石膏(先煎)、杏仁、柴胡、蟬蛻、生甘草。

(三)外寒內熱

主症:高熱煩躁,惡寒怕風,身痛無汗,咽痛口幹,咯黃粘痰或咳痰不利,大便秘結。

舌脈:舌質紅,苔白而少津,脈滑數。

治法:發汗解表,清肺化痰。

推薦處方:大青龍湯合千金葦莖湯加減。

基本方藥:麻黃、桂枝、杏仁、生石膏(先煎)、蘆根、冬瓜仁、桃仁、生薑、生薏苡仁、大棗、生甘草。

二、重症

(一)熱毒壅肺

主症:高熱不退,咳嗽明顯,少痰或無痰,喘促短氣,頭身痛;或伴心悸,躁擾不安。

舌脈:舌質紅,苔薄黃或膩,脈弦數。

治法:清熱宣肺,通腑泄熱。

推薦處方:麻杏甘石湯合宣白承氣湯加減。

基本方藥:生石膏(先煎)、杏仁、生大黃(後下)、全瓜蔞、炙麻黃、知母、黃芩、蘆根、生甘草。

(二)內閉外脫

主症:神識昏蒙、淡漠,口唇爪甲紫暗,呼吸淺促,咯粉紅色血痰,胸腹灼熱,四肢厥冷,汗出,尿少。

舌脈:舌紅絳或暗淡,脈沉細數。

治法:益氣固脫,清熱解毒。

推薦處方:參附湯加減。

基本方藥:生曬參(先煎另燉)、 製附片(先煎)、天冬、麥冬、生大黃(後下)、金銀花、水牛角(先煎)、山萸肉、五味子、蘆根、生甘草。

三、恢複期

(一)餘熱未清

主症:身熱多汗,或有微渴,心胸煩熱,氣逆欲嘔,口幹喜飲,氣短神疲。

舌脈:舌紅少苔,脈虛數。

治法:清熱生津,益氣和胃。

推薦處方:竹葉石膏湯加減。

基本方藥:竹葉、生石膏、太子參、麥冬、半夏、粳米、蘆根、炒穀芽、生甘草。

(二)氣陰兩虛

主症:神倦乏力,氣短,咳嗽,痰少,納差。

舌脈:舌暗或淡紅,苔薄膩,脈沉細。

治法:益氣養陰。

推薦處方:麥味補中益氣湯加減。

基本方藥:太子參、麥冬、五味子、生黃芪、炒白術、陳皮、當歸、北沙參、杏仁、炙枇杷葉、炙百合、炙甘草。

四川

建議處方(試行第一版)

一、急性期

(一)風熱夾濕證

症狀:發熱,不惡寒,口渴,不欲飲,咽幹咽痛,幹咳少痰,口淡無味,不思飲食,胸悶,脘腹痞滿,或嘔惡,倦怠乏力,大便質稀軟不爽,舌質淡紅,苔白膩,脈濡數。

治法:辛涼解表,芳香化濕

處方:銀翹散、藿樸夏苓湯合方加減

銀花30g 連翹30g 荊芥15g 牛蒡子15g 薄荷15g 桔梗30g 杏仁15g 廣藿香15g 厚樸 15g 茯苓 30g 法半夏15g 豆蔻15g 薏苡仁30g 白扁豆30g 焦山楂30g 建曲15g 蘆根30g

煎服方法:上藥用冷水浸泡30分後,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繼續煮15分鍾,連續熬3次,將3次所熬藥液混勻,每次150ml,每4小時一次,一日一劑。

(二)風寒夾濕證

症狀:發熱,微惡寒,頭身疼痛,幹咳無痰,口淡無味,不思飲食,胸悶,脘腹痞滿,倦怠乏力,大便質稀軟不爽,舌淡,苔白膩,脈濡。

治法:辛溫解表,芳香化濁

處方:荊防敗毒散、藿樸夏苓湯合方加減

荊芥15g 防風15g 川芎15g 白芷15g 薄荷15g 桔梗30g 廣藿香15g 紫蘇葉15g 厚樸15g 炒白術30g 法半夏15g 建曲15g 薏苡仁30g 茯苓30g 豆蔻15g 杏仁15g 焦山楂30g 白扁豆30g 蘆根30g

煎服方法:上藥用冷水浸泡30分後,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繼續煮15分鍾,連續熬3次,將3次所熬藥液混勻,每次150ml,每4小時一次,一日一劑。

(三)濕邪鬱肺證

臨床表現:低熱或未發熱,幹咳,少痰,咽幹咽痛,倦怠乏力,胸悶,脘痞,或嘔惡,便溏。舌質淡或淡紅,苔白或白膩,脈濡。

治法:化濕解毒,宣肺透邪

處方:麻杏薏甘湯、升降散、達原飲。

蜜麻黃10g 杏仁15g 草果10-20g 檳榔10-15g 蟬蛻5-10g 連翹10-30g 蒼術10-15g 桔梗20-30g 黃芩15g 牛蒡子15g 生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藥用冷水浸泡30分後,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繼續煮15分鍾,連續熬3次,將3次所熬藥液混勻,每次150ml,每4小時一次,一日一劑。

(四)濕熱蘊肺證

臨床表現:發熱,渴不喜飲,胸悶倦怠,頭身困重,痰不易咯出,口淡無味,不欲飲食,大便不爽,舌紅,苔白黃膩或黃膩,脈濡數。

治法:清熱宣肺、芳香化濕

處方:清氣化痰湯合藿樸夏苓湯加減

陳皮10-15g 杏仁10-15g 黃芩10-15g 瓜蔞皮10-15g 茯苓15-30g 藿香15g 厚樸10-20g 青蒿20-30g 蘆根20-30g 金銀花15-30g 太子參30g 生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藥用冷水浸泡30分後,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繼續煮15分鍾,連續熬3次,將3次所熬藥液混勻,每次150ml,每4小時一次,一日一劑。

(五)邪熱壅肺證

臨床表現:發熱,口渴,不欲飲,胸悶、咽幹少痰,納差,大便不暢或便溏。舌邊尖紅,苔黃,脈浮數。

治法:清熱解毒,宣肺透邪

處方:麻杏石甘湯、銀翹散。

蜜麻黃10g 杏仁10-15g 石膏20-30g 桑白皮15g 金銀花20-30g 連翹20-30g 黃芩15g 浙貝母15g 生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藥用冷水浸泡30分後,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繼續煮15分鍾,連續熬3次,將3次所熬藥液混勻,每次150ml,每4小時一次,一日一劑。

(六)邪毒閉肺證

臨床表現:高熱不退,咳嗽痰少,或有黃痰,胸悶氣促,腹脹便秘。舌質紅,苔膩或黃燥,脈滑數。

治法:宣肺解毒,通腑瀉熱。

處方:宣白承氣湯、黃連解毒湯、解毒活血湯。

杏仁15g 生石膏20-30g 瓜蔞皮15g 大黃5g 蜜麻黃10g 葶藶子15-20g 桃仁10g 赤芍15g 生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藥用冷水浸泡30分後,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繼續煮15分鍾,連續熬3次,將3次所熬藥液混勻,每次150ml,每4小時一次,一日一劑。

(七)內閉外脫證

臨床表現:神昏,煩躁,胸腹灼熱,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輔助通氣。舌質紫絳,苔黃褐或燥,脈浮大無根。

治法:開閉固脫,解毒救逆。

處方:四逆加人參湯、安宮牛黃丸、紫雪散。

生曬參20-30g,炙附片(先煎去麻)30-60g,山茱萸15-20g,送服安宮牛黃丸或紫雪散。陽氣暴脫者可加參附注射液靜脈滴注。

煎服方法:炙附片先煎1小時至不麻口,加生曬參、山茱萸繼續煎煮30分鍾,共煎煮3次,每次100ml,每3小時一次,一日一劑。

中醫藥的治療重在早期介入,在分型治療的同時,應注重益氣養陰,可頻服參麥飲(人參60g,麥冬30g,煎湯600ml,一日一劑),益氣養陰,提高機體免疫力。不能進食者,可予參麥注射液靜脈滴注。

二、恢複期

餘邪未盡、氣陰兩虛證

臨床表現:心煩口渴,少氣懶言,痰少,或幹嘔咳逆,或鼻咽幹燥,口淡食少,舌紅少苔,脈細或細數。

治法:益氣養陰、健脾除濕

處方:竹葉石膏湯合四君子湯加減

竹葉15g 石膏15-20g 太子參20-30g 麥冬10-15g 半夏10g 白術15-20g 茯苓15-20g 炙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藥用冷水浸泡30分後,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繼續煮20分鍾,連續熬3次,將3次所熬藥液混勻,每次150ml,每4小時一次,一日一劑。

天津

中醫藥防治方案(試行)

一、預防

用於密切接觸人員的預防。

基本方藥:柴胡18克 黃芩12克 枳殼12克 桔梗10克

厚樸12克 檳榔18克 銀花15克 貫眾10克 草果6克 青皮6克 佩蘭10克 荷梗6克

生黃芪18克 炙甘草6克

煎服方法:水煎服,日一劑,連服7日。

二、中醫藥治療

本病屬於中醫疫病範疇,病因為感受疫戾之氣,病位在肺,基本病機特點為“濕、熱、毒、瘀”。請各醫療機構醫師根據患者病情及體質等情況,辨證論治。

(一)治療原則

清熱解毒,化濕祛濁。

(二)分證論治

1.輕症

(1)熱毒襲肺

主症:發熱,惡寒,咽幹痛,幹咳少痰,四肢肌肉酸痛,乏力,頭痛。

舌脈:舌邊尖紅,舌苔白或微黃,脈浮數。

治法:疏風解表、清熱解毒

基本方藥:銀翹散合清瘟敗毒飲加減

藥物組成:銀花、連翹、薄荷、桔梗、芥穗、牛蒡子、玄參、丹皮、黃芩、石膏、蘆根、甘草。

(2)濕毒阻遏證

主症:幹咳少痰,咳聲聲重,胸悶,呼吸氣促,腹脹納差,大便溏。

舌脈:舌淡紅,苔白膩,脈滑。

治法:解毒化濕、透邪外達

基本方藥:三仁湯合升降散加減

藥物組成:杏仁、生薏仁、蔻仁、滑石、通草、竹葉、半夏、厚樸、澤瀉、酒大黃、僵蠶、蟬蛻、茯苓、桔梗、白前

2.重症

(1)濕毒蘊結證

主症:高熱不退,咳嗽,或有黃痰,胸悶,呼吸氣促,腹脹納差,大便溏。

舌脈:舌紅苔膩,邊有齒痕,脈濡或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燥濕化濁

基本方藥:柴胡達原飲加減

柴胡、黃芩、枳殼、草果、杏仁、厚樸、檳榔、藿香、滑石、浙貝、茯苓、赤芍、生薏米、萊菔子、地龍、甘草

(2)熱毒熾盛證

主症:壯熱,咳嗽,痰黃稠,胸悶,呼吸氣促,口渴煩躁,小便赤黃。

舌脈:舌絳紅,苔黃或燥,脈數。

治法:清熱涼血、瀉火解毒

基本方藥:白虎湯合清營湯合清瘟敗毒飲加減

藥物組成:生石膏、知母、玄參、生地、丹皮、竹葉、銀花、連翹、黃芩、梔子、薄荷、赤芍、鬱金、葶藶子、甘草

關鍵字:新冠肺炎,,中醫,,,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