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Lancet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介紹了武漢金銀潭醫院收治的99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臨床情況。
文章指出,該疾病更可能影響有合並症的老年男性,並可能導致嚴重甚至致命的呼吸係統問題,例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作者表示,這與心腦血管病和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有關。
研究也發現,女性感染相對較少,這可能歸因於X染色體和性激素的保護作用,這種保護在先天和適應性免疫中起著重要作用。
研究中,有17%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11%在短時間內惡化並死於多器官功能衰竭。
前2例死亡患者:短時間發展為多髒器衰竭
一名61歲和一名69歲的男性是前2個死亡者。他們以前沒有慢性疾病,但有長時間的吸煙史。
61歲的男士被診斷出患有重症肺炎和ARDS。他立即被送入重症監護病房(ICU),並接受了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
後來,該患者出現了嚴重的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和敗血症,在入院第11天突然出現心髒驟停。
62歲男士入院後也是出現嚴重的肺炎和ARDS。
患者轉入重症監護病房,並進行呼吸機輔助呼吸、抗感染和ECMO治療。患者的低氧血症沒有好轉。第九天死於肺炎、敗血性休克和呼吸衰竭。
兩名患者的病程和肺部病變進展迅速,都在短時間內發展為多器官衰竭。
作者發現,這兩例患者的死亡與預測病毒性肺炎死亡率的預警模型MuLBSTA評分一致,都是在短時間內發展為多器官衰竭。
MuLBSTA評分包含六個指標,分別是多肺葉浸潤、淋巴細胞減少、多重細菌、吸煙史、高血壓和年齡。
但對於這一評分係統是否適用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作者也認為還需進一步積累經驗。
病毒可能作用於淋巴細胞,淋巴細胞減少可以作為診斷參考指標
在其餘的9名死亡患者中,有8名患有淋巴細胞減少症,7名患有雙側肺炎,5名年齡超過60歲,3名患有高血壓,1名是重度吸煙者。
作者指出,大多數患者淋巴細胞絕對值降低,表明2019-nCoV可能主要作用於淋巴細胞,尤其是T淋巴細胞。
病毒顆粒通過呼吸道粘膜傳播並感染其他細胞,在體內誘發細胞因子風暴,產生一係列免疫反應,並引起外周白細胞和免疫細胞(如淋巴細胞)的變化。
一些患者迅速出現ARDS和敗血性休克中,最終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早期發現和及時治療危重病例至關重要。
作者建議,使用靜脈內免疫球蛋白來增強重症患者的抗感染能力,並對ARDS患者使用類固醇(每天甲潑尼龍1~2 mg/kg),並盡可能縮短治療時間。
研究表明,淋巴細胞總數的大量減少,表明冠狀病毒消耗了許多免疫細胞並抑製了人體的細胞免疫功能。
T淋巴細胞的損傷可能是導致患者惡化的重要因素。作者認為,淋巴細胞絕對值低可以作為臨床診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參考指標。
免疫功能低下者可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99例患者中,大部分都接受了抗生素治療(71%),15人抗真菌治療,75人進行了抗病毒治療。
在接受抗生素治療的患者中,25%患者接受了單一抗生素治療,而45%接受了兩種或以上抗生素的聯合治療。
作者指出,一些患者,尤其是重病患者,同時感染細菌和真菌。繼發感染患者的常見細菌培養包括鮑曼不動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等。鮑曼不動杆菌的高耐藥率會引起抗感染治療困難,導致感染性休克的可能性更高。
對於嚴重的混合感染,除了病原體的致病因素外,患者的免疫狀態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老年,肥胖和合並症可能與死亡率增加有關。
作者認為,當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例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HIV感染者、長期使用免疫抑製劑的人群和孕婦)感染2019-nCoV時,應及時使用抗生素以預防感染,並加強免疫支持治療,可以減少並發症和死亡率。
肝功能損傷比例較高
研究發現,在99例患者中,83%的患者發燒,82%咳嗽,31%呼吸急促,11%肌肉疼痛,9%的患者精神異常。
其他包括:8%頭痛,5%咽喉痛,4%流涕,2%胸痛,2%腹瀉,還有1例惡心和嘔吐。
根據影像學檢查,75%患者表現出雙側肺炎,14%表現出多處斑片狀和毛玻璃樣變,1%氣胸。
研究發現,有43例患者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損傷,丙氨酸轉氨酶(ALT)或天冬氨酸轉氨酶(AST)高於正常範圍,但僅僅有1例表現為嚴重肝損害。
76例患者有乳酸脫氫酶的升高,13例有肌酸激酶升高,目前並不能確定是病毒導致,還是還是藥物性肝損傷。
有76例患者C反應蛋白明顯升高、7例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損傷、12例血小板低於正常水平、4例血小板高於正常水平和6例降鈣素原升高。
本次公布的99例患者中,沒有醫務人員,平均年齡55.5歲,其中有67例男性和32例女性,僅49例患者有華南生鮮市場暴露史。
來源: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99 case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 descriptive study. Lancet, January 30, 2020. DOI: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0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