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工作如何落實?衛健委這麼回應

作者:肖寒 來源:新華網 日期:20-02-01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仍處於關鍵時期。29日,國家衛健委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北京市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吳浩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預防公眾指導建議有關情況。

“返程潮”就要來了,該如何應對?

馮子健表示,為全力降低春運返城潮可能帶來的疫情風險,目前各地有關部門都和專業機構均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近日印發了一係列通知和技術指南,強化對防控工作的指導。中國疾控中心編寫了公眾預防的指南,設置了6個常見的、可能遇到的場景,提出了個人疫情預防的建議。

“我們建議從離開疫情流行地區的時間開始,居民連續14天進行自我的健康狀況監測,每天要做2次。”馮子健說,社區衛生工作者要和返城人員進行聯絡,了解他們的健康狀況是否出現變化。條件允許時,居民盡量單獨居住,或者居住在通風良好的單人房間,並盡量減少與家人的密切接觸,減少外出活動,了解返回地的發熱門診的分布,與家庭醫生、社區醫生保持聯係。如果出現發熱、咽痛、胸悶等可疑症狀,根據病情及時就診。

老年和兒童更易發生重症?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明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礎疾病者感染後病情較重,兒童及嬰幼兒也有發病。這是否意味著老年人和兒童發生重症的風險相對高一些?

馮子健表示,從目前疫情監測情況看,確實發現一些兒童和嬰幼兒的病例,但是這些病例的臨床症狀、臨床病情都比較輕,重的還是以中老年人為主。目前來看,中老年人,主要是有慢性基礎病的老年人,發生重症的風險相對高一些。

馮子健建議,在疫情防控過程中,特別是在疫情發生強度比較高的地區,要加強對兒童和老年人的保護,老年人外出時要盡量減少到公共場所活動,盡量減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必須要出行時要盡量做好個人防護;在家庭中,教育孩子要減少外出,特別是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場所去活動,如果家裏人出現了相應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要注意做好對兒童和幼兒的保護。

全民戴口罩,有無必要?

馮子健表示,佩戴口罩首先要基於個人暴露於疾病的風險來考慮。直接照料和服務於患者的醫務人員被感染的風險最高,他們要嚴格按照醫院感染防護的要求佩戴符合生物安全等級、符合感染防控要求的口罩或其他個人防護設備、器材。

對於公眾而言,如果要到公共場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這時候建議戴上口罩。如果個人獨處、開車、散步,沒有特別密集的人員接觸,也可以不戴口罩,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通過近距離接觸和飛沫傳播,如果沒有這種情形,戴口罩也是沒有必要的。

此外,出現發熱,呼吸道症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人員,不管是居家在自我隔離狀態下,還是到醫院就診,乘坐交通工具,都要戴上口罩。不必每個場所、每個情形都佩戴口罩,大家應該有這樣一個風險的判斷。

要不要在社區內限製人員流動?

吳浩表示,隔絕疫情不是隔絕真情,適當的隔絕交通也是一樣的。為了更好的隔絕疫情,必要時適當地控製人流,對防範疫情的傳染很有必要。

如何開展基層醫務人員的防控培訓工作?

對於大眾而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仍然是一種十分陌生的疾病。為提升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的防控意識和認識水平,國家衛健委及時向各社區醫療服務機構下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各類指導文件以及防控方案。

吳浩介紹,以北京市為例,市衛健委及區衛健委都會及時督導基層醫務人員培訓和學習。通過采取在線學習、開通網絡專項視頻模塊的方式,方便醫務人員靈活安排學習,加強自我防護和技術水平,確保醫務人員不被感染。

“同時,這種培訓我們不光是培訓自己,也培訓居委會的幹部和防控成員,形成群防群治格局。當然,在工作中我們需要不斷完善工作方式,在解決問題中增加我們的防控能力。”吳浩說。

怎樣支持和配合社區醫務人員的工作?

據媒體報道,全國多個地方都出現了一些群眾不太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甚至有一些遏製工作人員執法的行為,給疾病預防帶來一定壓力和阻力。

吳浩認為,疾病進展早期,百姓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恐慌心理,隨著疫情的發展和相關新聞信息的大量傳播,公眾和醫務人員應該達成共識,即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目前而言,我們仍然要發揮和動員社會的全部力量去進行網格化、地毯式管理,實現綜合性的防控,才能防止疫情的輸入、蔓延、輸出,最終控製疾病的傳播。

吳浩呼籲,麵對密切的社區居民,作為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既要承擔網點的責任,又要保障居民的基本醫療和基本公衛需求,“其實工作量是巨大的,責任也很大,所以我們特別希望居民的理解和主動配合,主動報告、主動隔離、主動參與防控,共同攜手共建群防群控,早日戰勝疫情。”

關鍵字:疫情防控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