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JAMA內科學子刊上發表我國成都中醫藥大學的一項針灸的多中心隨機研究。
結果表明,在標準的抗心絞痛治療基礎上,針灸可減輕慢性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心絞痛症狀,減少心絞痛頻率和疼痛強度。
作者認為,這是最大規模有關針灸輔助治療慢性穩定型心絞痛的多中心臨床試驗,證實針灸的有效性,並且也探討了針灸治療心絞痛的穴位。
研究以中醫辨證論治為基礎,選擇位於心包經絡的PC6和位於心經絡的HT5作為針灸穴位。
將受試者隨機分至治療穴位針灸組、非治療穴針灸組、假針灸組或沒有針灸的對照組,前3組受試者每周針灸
3次,共4周。
患者每天記錄心絞痛發作次數。主要終點為從基線到第16周期間每4周心絞痛發作頻率的變化。
研究發現,每周對疾病相關經絡的穴位進行三次針灸治療,每次30分鍾。在減少心絞痛發作方麵優於非治療穴位針灸組、假針灸組和對照組。
此外,針灸也改善了6分鍾步行距離、加拿大心血管學會心絞痛分級以及西雅圖心絞痛問卷的大多數指標,並在治療後12周患者的焦慮和抑鬱症狀得到減輕。
此外,研究還發現,與對照組和假針灸組相比,針對治療穴位的針灸可改善焦慮和抑鬱。
作者認為,針對治療穴位的針灸可改善治療期間迷走神經和交感神經係統之間的平衡。
根據ACC/AHA標準,在中國五個醫療中心納入404例慢性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均接受了基於指南的抗心絞痛治療,但仍每周至少出現兩次心絞痛。
所有患者都接受心絞痛的藥物治療,包括β受體阻滯劑、阿司匹林、他汀類藥物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等。
來源:
Acupuncture as Adjunctive Therapy for Chronic Stable Angina: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July 29,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