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心髒病學會雜誌發表的社區動脈粥樣硬化風險研究稱,吸煙越多,外周動脈疾病、冠心病或中風風險越高,吸煙對外周動脈疾病的影響最大。吸煙導致的外周動脈疾病和冠心病風險分別持續到戒煙後30年和20年。
研究評估了基線(1987-1989年)沒有外周動脈疾病、冠心病或中風的13355名參與者,年齡在45~64歲之間。
在26年的隨訪中,發生492例外周動脈疾病、1798例冠心病和1106例卒中。
研究發現,吸煙的時間和數量均與這三類疾病之間存在劑量-反應關係,這種關聯在外周動脈疾病中最強。
戒煙時間越長,外周動脈疾病、冠心病和中風的風險越低,但冠心病和外周動脈疾病的風險在戒煙後30年和戒煙後20年仍持續升高。
原始出處:Ning Ding, Yingying Sang, Jingsha Chen, et al.Cigarette Smoking, Smoking Cessation, and Long-Term Risk of 3 Major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 JACC, 30 July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