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冠心病,很多人認為是老年病,實際上,中青年患冠心病的比例在近年來不斷上升。冠心病到底是怎麼回事?得了冠心病就要做支架嗎?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注意?帶著這些問題,由天士力控股集團冠名支持的“健康大講堂”邀請到了北京友誼醫院心血管中心副主任兼心內科副主任黃榕翀,來跟我們聊聊冠心病那些事兒。
以下為訪談主要內容:
五大危險因素致冠心病
主持人:冠心病有哪些症狀表現?檢查方法有哪些?
黃榕翀:冠心病本質上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冠狀動脈位於心髒表麵,當這些血管由於各種原因出現粥樣硬化時,會產生斑塊、血栓,進而出現血管堵塞或者狹窄,就會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一係列症狀,其中最嚴重的情況就是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危及生命。有些血管雖然狹窄、堵塞得不嚴重,但由於各種原因會發生痙攣,也會造成上述現象。
冠心病是一種慢性病,是血管逐漸“老化”的結果。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冠心病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五大高危因素: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吸煙以及老齡。很多人認為冠心病是家族遺傳性疾病,其實遺傳因素占比較低。在日常生活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長時間久坐不動、飲食不規律,都是引發冠心病的原因,因此,冠心病的預防和管控要從青少年開始,遠離日常高危因素。
胸痛是大多數冠心病常見的症狀,有些人的症狀卻不明顯,並不是典型的胸疼。有些患者感覺肩膀疼、腹部疼痛;有人因為牙疼就醫,但是拔牙後疼痛感依舊沒有消失,後來才發現是心髒問題;還有的冠心病患者,感覺咽部有緊縮感,總覺得喘不上氣。如果某些不適症狀與運動或者情緒激動、緊張等有關,就需要注意篩查冠心病。
為什麼冠心病會引發其他部位的不適呢?這是由於發生心肌缺血、缺氧時,心髒的感覺神經纖維反射到大腦皮質過程中發生錯位而導致的,所以這時要進行鑒別,醫生根據情況由簡入繁進行檢查。
如果本身危險因素不多、年齡不大、症狀不是很典型,可以做平板運動實驗,帶好心電監護設備,在跑步機上按照設定的節奏逐漸增加心髒的運動負荷,觀察心電圖的相應變化,七成患者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檢測出來。
如果本身危險因素很多,如近期頻發胸疼,胸悶症狀非常典型,這種情況下需要做冠狀動脈CT,或者是冠狀動脈造影。在什麼階段應該用什麼樣的診斷方式,需要聽從醫生的安排。
支架植入後要注意遵醫囑長期用藥、定期複查
主持人:目前公眾在冠心病的治療上,尤其是心髒支架上,有哪些認知誤區?
黃榕翀:很多人擔心心髒支架在體內會不會發生移位、折斷等問題。支架技術始於上世紀80年代末,目前在中國銷售的心髒支架品牌非常多,材料大多以不鏽鋼、鈷、鎳、鈦為基礎的合金金屬,較為牢固;其次,支架在生產時都進行了疲勞性實驗,可以耐受心髒反複收縮,使用時間超過人的平均壽命。
在支架植入後,還有幾個重要的問題需要引起大家重視。第一,支架在植入後斑塊可能會重新長,讓血管變得狹窄,所以患者在支架植入治療後要按期長期服藥。第二,需當心支架內血栓情況的產生,支架作為一種體內異物,可能會引起血小板、白細胞的激活,患者要定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防止血栓的藥物,藥物治療是根本,也是支架植入後必須堅持的治療方案。
那麼,什麼時候才是植入支架的最佳時機呢?首先醫生要根據冠心病的嚴重程度以及藥物服用的有效程度進行平衡和鑒別。如果病情不是太嚴重,放支架的收益不是太多,可以選擇繼續服用藥物進行治療,建議患者應該積極參與醫療決策過程,選擇最為適合的治療方式。
主持人:如果患上冠心病是不是一定要通過手術治療?
黃榕翀:這也是很多人問到的問題。研究證明,當血管管腔狹窄程度左主幹低於50%,分支血管狹窄低於75%時,放支架和不放支架的治療效果沒有太大的區別。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藥物治療控製病情,當活動量增大時再加用一些複方丹參滴丸、硝酸酯類藥物等抗心絞痛藥物。但必要時,仍需要進行血管造影進行診斷,確定患者到底需不需要放置支架治療。
其次,不要盲目地認為心電圖提示有心肌缺血現象就是得了冠心病。人的情緒激動、血壓升高、勞累等都會引起心電圖的改變。如果擔心自己患有心髒疾病,需要到醫院進行更進一步的檢查和診療,不可盲目自行服用藥物。
主持人:患者在飲食和運動方麵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黃榕翀:在治療的同時,患者還應該定期去醫院進行複查,通過複查明確疾病進展情況。冠心病患者需要長期服藥,是藥三分毒,藥物主要通過肝髒和腎髒代謝,因此,對於肝功和腎功的長期監測也是十分有必要的,當發現異常時,醫生可以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讓藥物治療安全有效。
在飲食和運動上,一方麵要進行適量的體育鍛煉,另一方麵要強調低脂低鹽飲食。冠心病患者一周要保持150分鍾足量的中等強度運動,在飲食上除了低脂飲食外,還要保證足夠的蛋白攝入,做到均衡飲食。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講,冠心病患者建議每天要吃25種以上的食物,吃飯要吃七分飽。正常人也應該這樣做,堅持規律飲食,才能避免出現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高等症狀。
預防意識應從青少年樹立
主持人: 如何看待冠心病近年來呈現年輕化的趨勢?怎麼應對這一趨勢?
黃榕翀:在門診中,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冠心病患者,甚至遇到不少90後患者,這一現象值得警惕。年輕人的患病原因與老年人不同,不是由於血管老化、斑塊脫落導致的血管堵塞,主要是由於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久坐不動、單一化飲食、熬夜等,以及精神緊張、壓力大等不良情緒有關。此外,大量的吸煙、飲酒,讓年輕人心肌梗死也時有發生,其死亡率很高。
為了應對冠心病年輕化的趨勢,提高年輕人的預防意識和主動觀察意識非常必要,主要是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務必戒煙限酒,有“三高”等高危因素的,要按時篩查。一旦發生不適,不要以為自己年輕不當回事,要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