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首例接受經皮主動脈瓣膜置換術患者康複出院

作者:中新 來源:中國新聞網 日期:10-10-09

  10月3日,中國內地首例經皮主動脈瓣膜置換術在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成功完成。來自上海的林先生成為首位接受該治療的受益者。經過精心治療和護理,9日林先生順利康複出院。

  今年75歲的林先生,因反複胸悶、氣急到中山醫院就診,經心髒彩超確診為老年退行性主動脈瓣硬化,重度主動脈瓣狹窄。主持該手術的專家――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教授介紹,主動脈瓣狹窄患者早期通常沒有症狀,疾病發展常較緩慢,而病人一旦出現胸痛、乏力、昏厥等症狀,如不及時治療,將危及生命。

  據介紹,目前主動脈瓣狹窄的主要治療方法為心外科開胸行主動脈瓣換瓣術。傳統的開胸手術由於其創傷大,出血多,有相當數量的病人,無法接受常規手術;還有些病人,出於對體外循環手術心髒暫時停跳和開胸10多厘米長傷口的恐懼,也不願接受傳統手術。

  由於林先生瓣膜嚴重鈣化和年齡較大,葛均波決定對其進行經皮主動脈瓣膜置換術。手術當日 葛均波教授首先在林先生的股動脈開了一個圓珠筆芯大小的口,將心導管準確送達手術部位,然後對患者重度狹窄的主動脈瓣進行球囊擴張,最後植入內含主動脈瓣膜的鎳鈦合金自膨脹支架,釋放瓣膜,隨即患者主動脈瓣狹窄完全消失。手術僅耗時1小時10分鍾。

  專家指出,經皮主動脈瓣膜置換術的成功完成,為中國治療主動脈瓣狹窄病人帶來了新的突破。該項手術應用心髒導管微創技術,無需開胸,創傷小、手術時間短、患者恢複時間快等優勢更為高齡患者帶來了希望。

  在國際上,自1992年丹麥安德森醫生進行了第一例經皮主動脈置換術動物實驗後,2002年法國醫生克利伯首次在人體進行了該項手術。迄今,全球已有8000多例患者接受了經皮主動脈瓣置換治療。隨著器械的改進,目前其手術成功率高達97-98%。據介紹,由於主動脈根部解剖複雜、手術操作困難, 此前中國內地尚未開展過此項技術。

關鍵字:經皮主動脈瓣膜置換術,主動脈瓣狹窄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