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集采方案塵埃落定! “4+7”今年將上演第二季

作者:赤風追狐 來源:新浪醫藥新聞 日期:19-01-19

        2019年對醫藥企業將會更痛苦!以招標采購為例,藥品價格將不再呈現溫吞水式的螺旋下降,取而代之的,將是雪崩式下跌。對醫藥企業來說,在痛苦中是選擇沉淪消亡還是選擇置之死地而後生?

        4+7隻是序幕的開啟,激烈的價格戰還在後頭。剛剛,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9〕2號)正式下發,再次明確了選擇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和沈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西安11個城市,從通過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對應的通用名藥品中遴選試點品種,由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這基本上意味著,今年剛剛過去的4+7隻是第一季,第二季招標好戲即將在今年上演。

        無獨有偶,還有一則消息令藥企驚心:據業內訊息,兩個素以“降價犀利”和“殺價不眨眼”著稱的超級大省醫保局已經分別先後組織進行了內部專題研討會,研究2019年新一輪藥品帶量采購的相關事宜。雖然具體細則不詳,但接近消息源的有關人士透露,4+7降價項目將成為重要參考依據。

        那麼,2019年,全國藥品招標采購的背景與出發的動機究竟是什麼?綜合相關材料,筆者整理剖析如下:

        藥品招標降價將形成組合拳。

        具體到價格管理方麵,將在存量改革的基礎上,從粗放管理轉向內涵發展、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即要大幅擠出藥價水分,降低藥占比,提高醫療服務收入,優化醫保基金支出效率。

        招標采購目錄為用而采,動態進出。

        一是招標采購的基礎目錄——醫保目錄將動態調整,各地增目錄希望不大。

        二是醫保目錄將與輔助用藥目錄形成呼應之勢,采取“一打一壓、一推一拉”的方式,在招標采購方麵進行嚴格限製。

        藥品招標采購將繼續深化改革。

        國家組織的藥品集中采購的試點區域範圍將逐步擴大,在2019年的藥品采購形態下,不排除國家探討研究、組織形成招標采購的新業務政策。

        藥品信息大數據交互時代到來。

        全國統一的藥品采購、配送、結算一體化平台構建將繼續完善,未來從國家層麵將深入掌握涉及藥品信息的整體數據,為研究藥品價格的真實屬性提供決策。

        2019年, 藥品招標采購又將呈現哪些趨勢?筆者簡析如下:

        互拚低價、接近底價!——4+7項目傳導效應擴大。

        為了爭奪非試點區域的市場規模,非試點區域將呈現企業自願主動降價掛網的態勢,並且降價幅度與最終價格超過4+7項目中選價格的現象將比比皆是,此價格將基本接近藥企心中的底價紅線。

        國家版醫保支付標準或難以出台。

        預計地方將繼續沿用各地的現有醫保支付標準模式,有關方麵在藥品價格尚未呈現真實麵貌的背景下,預計暫不會統一出台醫保支付標準。但長遠來看,“患者使用價格高於支付標準的藥品,超出支付標準的部分由患者自付;患者使用價格低於支付標準的藥品,按實際價格支付”將成為未來的趨勢。

        醫院采購“一致性評價藥品”呈現“過渡”階段。

        由於大麵積推廣一致性評價用藥,在臨床方麵將不得不麵對患者、處方的訴求質疑,因此,麵對消費需求多樣化,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在醫院采購將出現一定的過渡階段。

        功利性“分散化采購”現狀暫難以改變。

        近兩年來,有極個別地方開展招標二次、三次采購,並不是出於公心為了節約醫保資金,而是以招標之名行“壟斷”之實:壟斷配送商、壟斷談判商、壟斷供應商。但在藥品采購整體趨勢尚處於調整的階段,這種唯低價是取的二次、三次議價采購現象,仍然將大有市場。

        有觀點指出,隻有理順協調好醫保、藥企、醫院、醫生、患者五方的關係,藥品集中采購的實施才能走向多方共贏!從目前來看,醫保與患者的地位將位居首位,藥企如何應對這種錯綜複雜的招標采購形勢,仍然需要從包括源頭上的存量資源清理整頓、藥品招標方式的改變、臨床用藥方式改變和醫保控費等幾方麵去綜合研究判斷。

關鍵字:4+7集中采購,招標降價,醫保支付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