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機構可參與建設急救站

作者:劉歡 來源:北京日報 日期:19-01-19

        未來,建立過渡性急救站,實現院前急救人員與院內急診室醫療人員共用的方式有望在全市推廣。北京市衛健委最新公布的“關於進一步改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工作的通知”中透露,在落實“院前醫療急救機構規劃”的同時,各區可參照房山區的院前急救經驗做法。

        現狀

        15%急救呼叫得不到滿足

        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是政府承擔的公益性事業,更是基本公共服務和城市安全運行保障的重要內容之一。目前,全市院前急救資源總量不足且區域發展不平衡,與院前醫療急救機構規劃中的288個急救站相差甚遠。不僅如此,各個急救分中心和急救站場所也不固定,有的甚至為臨時建築,達不到標準化建設的要求。據市衛健委公布的數據顯示,本市存在約15%的急救呼叫得不到滿足、急救反應時間偏長、部分從業人員主動服務意識不強等問題,與首善之區和四個中心的標準要求尚有很大差距。

        記者了解到,呼叫滿足率與急救站點數量、實際運行車輛數、急救人員數量有很大關係。然而,由於缺乏有效的人員激勵機製,院前急救人員持續匱乏,招不來人、招來人留不住的問題突出。於是,一些區因人員、車輛不足,導致24小時值班車少,在一定時段內的急救呼叫難以滿足。

        經驗

        提高急救人員使用效率

        目前,房山區在院前急救工作中走在了全市前列,在5年時間裏,區內急救人員數量就實現了翻番。

        房山地處北京西南,現已形成了應急指揮中心-急救分中心-急救站的三級管理網絡。區內18所急救站點基本覆蓋了全區所有鄉鎮街道,有效縮短了服務半徑,平原地區的急救半徑由原來的20公裏縮短至不到10公裏。

        值得一提的是,房山區所有的急救站點均依托於區屬醫療機構,采取院前急救人員與院內急診室醫療人員共用的方式。這種做法提高了院前急救與院內急救人員的使用效率,便於院前急救與院內急救的有效銜接,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院前急救人員招聘難、流失大等問題。目前,通過招聘、轉崗、調編以及與急救室共用醫務人員等方式,房山區急救人員已從2013年的不足200人增至400餘人,有效解決了急救醫務人員緊缺的問題。

        此外,房山區還積極組織醫務人員參加急救培訓,其中包括針對日常工作中突出問題的專項培訓,如孕產婦、兒科急救培訓等,有效提升了急救人員的搶救能力。

        為盡快解決急救網點不足問題,北京市衛健委表示,各區可參照房山區的經驗做法,充分利用現有醫療衛生機構的資源,建立過渡性的急救站,120、999均可參與運營。

        措施

        抽調醫院人力支援院前急救

        為進一步改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工作,市衛健委在“關於進一步改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區建立院前醫療急救各級管理人員深入一線的工作機製。在今年春節前,市120和999領導班子成員及中層管理人員、各區急救分中心主任每人要隨救護車服務不少於3次,充分了解患者及家屬的服務需求和一線人員的職業素養,為針對性改進工作奠定基礎;市衛健委相關處室的管理人員也將深入到急救一線,掌握120、999兩個係統的服務狀況。同時,120、999兩個係統的從業機構則要杜絕以“技術問題”為借口來拖延、阻礙各項政策的實施。

        在多渠道探索緩解全市院前醫療急救醫生短缺方麵,市衛健委提出,可采取從業機構擴大招募力度和廣度、受過規範化培訓的住院醫師到120或999輪轉一定時間、主治醫師晉升高級職稱前到120或999服務一定時間視同下基層服務等辦法,多種方式、多種渠道緩解急救醫生短缺的情況。針對城市副中心、朝陽、海澱、豐台等急救需求量大、影響廣的特點,區衛生行政部門要充分調動區域內醫療機構的人力資源力量,調派醫生支援院前醫療急救工作。

關鍵字:醫療機構,急救站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