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醫務工作者和醫療機構來說,處方點評是檢驗和評價臨床用藥水平,推動臨床合理用藥的重要手段。12日,重慶市衛生健康委發布消息,其開發的重慶市合理用藥監管係統,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實現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門急診處方信息化點評。自啟動半年以來,點評醫療機構170家、涉及處方2300萬餘張。
建平台規範診療行為 試點先行逐步推廣
重慶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健康中國2030》中提出,要建設醫療質量管理與控製信息化平台,實現全行業全方位精準、實時管理與控製,持續改進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要推進合理用藥,規範診療行為,增強患者就醫獲得感。
項目啟動以來,市衛生健康委以醫改監測平台數據為基礎,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對處方點評有關要求,結合重慶臨床用藥實際,委托第三方開發合理用藥監管係統,並印發《關於開展重慶市信息化處方點評工作的通知》,遴選重醫附一院、重醫兒童醫院、重慶市人民醫院、沙坪壩區人民醫院及重慶建設醫院為試點醫院,繼試點完成後逐步推廣運用到全市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
為論證規則完善係統,市衛生健康委派專項工作組分別入駐5家試點醫院,共組織42名餘專家、抽取26個臨床科室有關處方進行院內論證。同時,在推廣運用到二級醫療機構期間,通過下發賬號形式,要求各醫療機構自主開展院內論證工作。
此外,其組織7家市級醫療機構有關專家,對全市16家市級醫療機構呼吸科、婦產科、兒科等重點科室問題處方進行集中性、交叉式論證。
在院內論證、交叉論證完成的基礎上,市衛生健康委收集整理問題處方,組織市級專家開展3場封閉式集中論證,前後對228條問題處方修訂了對應規則,不斷完善係統規則庫,完成9次平台升級迭代,以保證點評結果真實性和實用性。
抓重點保障用藥安全 分類監控共同推進
據介紹,重慶市合理用藥監管係統,不僅完成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事後處方點評工作,更延伸至事前防控和事中監控。
一是分類分批開展監控。市衛生健康委以重點藥物和重點人群為切入點,利用該係統開展信息化實時監控。對全市抗菌藥物、輔助用藥、抗腫瘤藥物、注射劑、基本藥物以及仿製藥根據其用量、金額等主要信息,按排名、占比、使用規範性、使用合理性及臨床療效分析等內容,進行動態監管和定期統計分析。同時,委托藥事質控中心指定藥品未注冊使用辦法及目錄,擬以一年為周期實行動態調整,並以信息化手段實現重點監管。
二是實現“兩網”監測信息化管理。擬用數據實時抓取生成指標和報表的模式逐步替代以往的手工填寫上報模式。保證數據真實性並減輕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時,積極利用信息化籌建兒童合理用藥監測網和孕產婦合理用藥監測網,對重點人群實現臨床抗菌及細菌監測,保障重點人群用藥安全。
“我們將繼續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合理用藥長效機製,”上述負責人表示,通過對住院醫囑有關信息、檢驗檢查有關信息以及控費指標進行整合利用,將逐步實現區域內信息共享,以“病人為中心”逐步實現生命周期內合理用藥的監管,保障患者用藥權益和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