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一般認為,平時適量小酌幾杯美酒是安全的,甚至還可能對健康有益,但最近有一項研究顯示,飲酒並沒有一個“安全”的界限,即使是少量飲酒也會造成健康損害。
這項研究發表在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研究結果顯示,僅在2016年,全球就有近300萬人的死亡跟酒精有關,其中在15 – 49歲的人口中,男性有12%的死亡原因與酒精有關!
酒精是導致死亡和殘疾的主要風險因素,但它與健康之間的關係很複雜。根據國家和地區、飲酒者性別,平均消費量以及相關疾病負擔的不同,酒精使用模式也大不相同。在2016年,全球範圍內有超過20億人是飲酒者,其中63%是男性。
為了調查酒精與健康之間的關係,由多家機構的研究者組成的全球疾病負擔2016酒精研究組(GBD 2016 Alcohol Collaborators)進行了一項研究,評估了1990年至2016年間,195個國家和地區的酒精相關健康結果和模式,按調查對象的年齡和性別進行分組。這項研究使用了694個包括個人和人群飲酒量的數據來源,以及592個關於酒精使用風險的前瞻性和回顧性研究。有來自40多個國家,超過500名合作者為這項研究做出了貢獻。
之前的流行病學調查曾顯示飲酒與心血管和癌症之間有一定關聯,但這些研究大多存在各種限製。這項新的研究跟以前相比,在方法上有多項改進:首先,研究者調整了酒精銷售的估算法,包括進來了旅遊消費和未記錄消費;第二,研究者對與酒精使用相關的23種健康結果的相對風險進行了新的薈萃分析;第三,研究者開發了一種新的方法,用於量化酒精消費水平與最大限度降低個人健康整體風險之間的關係。
最近的這項研究沒有具體區分啤酒,葡萄酒和白酒,研究者使用了所有與酒精相關的死亡數據和相關健康結果來達到他們的結論。研究一共包括了2800萬名調查對象以及接近65萬有記錄的健康結果。研究提供了關於當前飲酒的流行率、飲酒者的飲酒率,以及酒精導致的23種健康結果(如傳染病和非傳染性疾病和傷害)的信息。這些健康結果具體來說包括:
心血管疾病:心房顫動和撲動,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高血壓性心髒病,缺血性心髒病和酒精性心肌病;
癌症:乳腺癌,結直腸癌,肝癌,食道癌,喉癌,口腔癌和鼻腔癌;
其他非傳染性疾病:酒精引起的肝硬化,糖尿病,癲癇,胰腺炎和酒精濫用障礙;
傳染病:下呼吸道感染和肺結核;
故意傷害:他人暴力和自我傷害;
意外傷害:機械致傷,中毒,火,熱物質,溺水和其他意外傷害;
與交通運輸有關的傷害。
結果顯示,在全球範圍內,飲酒是2016年死亡和致殘的第七大風險因素,它占特定年齡段女性死亡率的2.2%,男性死亡率的6.8%。
在15 - 49歲的人口中,飲酒所導致的死亡率更高,女性為3.8%,男性高達12.2%!對於15 - 49歲的人群,酒精導致的致殘風險在女性中為2.3%,男性為8.9%。這一年齡組中致死的三個主要原因是結核病(占總死亡人數的1.4%),道路傷害(1.2%)和自我傷害(1.1%)。
對於50歲及以上的人群,酒精相關的死亡原因主要是癌症,占女性總死亡人數的27.1%,以及男性總死亡人數的18.9%。根據這項新的分析,要達到不影響身體健康的程度,每周平均飲酒量需要是零,也即完全不能喝酒!
在2016年,15 - 49歲人群中與酒精相關的死亡率最低的10個主要國家中有8個位於中東,它們是科威特、伊朗、巴勒斯坦、利比亞、沙特阿拉伯、也門、約旦和敘利亞。另外2個是馬爾代夫和新加坡。相反,酒精相關死亡率最高的10個主要國家中有7個位於波羅的海、東歐或中亞地區,包括俄羅斯、烏克蘭、立陶宛、白俄羅斯、蒙古、拉脫維亞和哈薩克斯坦。其他3個是萊索托、布隆迪和中非共和國。
“我們現在明白,酒精是當今世界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柳葉刀》雜誌主編Richard Horton說:“我們現在需要采取行動,采取緊急行動來防止數百萬人死亡。我們可以做到的。”
“基於迄今為止收集的最大規模的證據,我們的研究表明健康與飲酒之間有明確關係,飲酒在全世界導致了各種健康結果的損害,”論文主要作者Max Griswold評價說。
“與酒精相關的健康風險是巨大的,我們的研究結果與其他近期研究結果一致,這些研究發現飲酒與過早死亡、癌症和心血管疾病之間存在明顯且令人信服的相關性。完全戒酒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害健康的總體風險,”論文高級作者,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的Emmanuela Gakidou博士說:“我們迫切需要徹底改革政策,來鼓勵人們減少飲酒或者完全戒酒。每天喝一兩杯對身體有益的說法隻是一個傳說。這項研究證明這項傳說不實。”
有意思的是,英國科學媒體中心邀請了三位專家對這項研究發表看法,而這三位專家恰好代表三種不同的觀點。
倫敦國王學院精神心理神經科學研究所訪問學者Tony Rao博士對研究作者的結論表示支持,他甚至認為這項研究還低估了酒精的風險,因為還有酒精相關的癡呆等精神疾病沒有包括進去。所以他主張當前指南中對飲酒的限度還要收緊。
劍橋大學公共風險意識教授David Spiegelhalter則持相反意見,他認為沒有絕對無風險的事,適量飲酒能給人帶來快樂,而相關風險升高並不多。
英國心髒基金會的Jeremy Pearson教授比較折中,他認為目前要做的是教育人們先遵循好當前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