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者們發現:中低收入國家正麵臨著嚴重的假冒偽劣藥品的威脅。,其中包括治療瘧疾的藥物。在所有必需類藥品中,低劣藥品的比例達到了13%。通過對非洲國家進行具體分析,作者發現假冒偽劣的藥品比例甚至達到了19%。
假冒藥指的是其名稱,成分或來源與描述不符。劣質藥指的是真正的藥物,但其質量不符合一定的標準,包括生產質量不過關,包裝/運輸條件不達標,以及超過保質期等等因素。
研究者們對以往針對50中藥物進行的96項調查進行了彙總分析。結果顯示,抗瘧疾藥物與抗生素類藥物是目前銷售最泛濫的假冒偽劣藥物品種。在中低收入國家,抗瘧疾藥物與抗生素類藥物的假劣比例分別達到了19%以及12%。
該研究的作者是來自北卡羅萊納大學的副教授Sachiko Ozawa等人,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JAMA Network Open》雜誌上。
“假冒偽劣藥品是目前全球公共健康領域的嚴重問題。這些藥物不僅效果不達標,而且會產生有害的負麵效應,例如會延長疾病的持續時間,導致毒性反應以及危險的藥物互作等等。我們的研究表明目前需要針對這一問題做針對性的改善,從藥品供應鏈開始管理,最終提高藥品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