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項新研究顯示,超過三分之一的成年美國人服用的常用處方藥可能會引發抑鬱症狀,甚至增加自殺風險,同時服用多種這類藥物還會提高這種風險。
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從美國全國健康和營養調查中抽取2005年到2014年間2.6萬名成人的醫療記錄研究後發現,大約有200種常用處方藥說明書上列舉的潛在副作用都包括引發抑鬱甚至自殺。這些藥物包括激素類避孕藥、調節血壓和心髒病類的藥物、用於治療消化道疾病的質子泵抑製劑和抗酸劑、止痛藥等。
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的這一研究還首次表明,患者若同時服用多種上述藥物,出現抑鬱的風險會更高。
數據顯示,不服用以上任何一種藥物的人出現抑鬱症狀的占比僅達5%。相比之下,隻服用一種藥物者產生抑鬱症狀的比例為7%,同時服用兩種藥物者出現抑鬱症狀的為9%,同時服用三種或更多此類藥物的人大約有15%會出現抑鬱症狀。
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病例有反複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研究人員表示,抑鬱症已經成為美國自殺率和致殘率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病人和醫護人員、醫療機構應該警惕常用藥及藥物間相互作用帶來的抑鬱風險,盡管許多藥物看起來跟抑鬱症等精神類疾病沒有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