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的患者診療工作在門診開展,醫療保健相關感染和暴發的機會也隨之增加。國際的相關機構也已經注意到這一感染暴發新地點,早期的指南,關注的多為傳染病,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等。但即便有指南出台,門診相關感染的暴發仍層出不窮,究其原因,多與不遵從指南有關。
2017年,美國CDC發布了《門診感染控製指南-對安全護理的最低期望(GUIDE TO INFECTION PREVENTION FOR OUTPATIENT SETTINGS:MINIMUM EXPECTATIONS FOR SAFE CARE)》,其中提到,完整綜合的門診感控製度,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麵:教育培訓、感染病例的監測和報告、手衛生、防護用品的使用、安全注射、環境表麵的清潔和消毒、器械的清潔消毒和滅菌、呼吸衛生和咳嗽禮儀。
現在的問題是,很多機構和門診,並沒有足夠的資源來係統化的實施一套完善的門診感染控製措施,由此,本文旨在提供一套循序漸進的方法,便於在實施門診感染防控的時候,更合理的進行資源分配,專注於防控措施中優先級的領域,如安全注射、滅菌和高水平消毒。
對於門診區域的感染控製,我們應該如何實施?本文提出了一個方案:
首先,要成立一個監督委員會,包括臨床的領導和財政的領導。成立一個感染控製小組,小組中,至少要包括有經驗的感染病醫生和感染控製專家。
第二,根據CDC和其他專業指南,製定製度框架。
第三,對門診中所進行的操作,進行一次普查,明確所有的操作,包括什麼地方要對物品進行滅菌或高水平消毒。
第四,進行風險評估,確定高風險的區域和優先幹預的領域,比如注射、輸液、器械再處理,還有一些操作如靜脈消融術。風險評估完成了以後,就可以根據CDC所提供的清單和新製定的製度,來確定哪些地方是需要改進的,哪些地方是將來教育培訓的重點方向。
當然,隨著感染控製方案的實施,評估將持續進行多次。
文中最後強調,製定一個綜合的門診感染控製方案,是一個多部門合作循序進行的過程。這包括利益相關者的認可、選擇有經驗的感染病醫生和感染控製專業人員、評估目前的醫療操作和所用的醫療設備,根據目前的情況,進行風險評估。
從指定政策開始,緊接著進行教育培訓,使用調查表進行操作中的評估。這對門診來說將會有重大的影響。CDC的指南,可以做為一個監測、調研的工具來使用,開始的感控措施,應著重於高風險的操作:安全注射、滅菌和高水平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