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上海醫院最“潮”大佬:打造智能醫療

作者:武單單 來源:億歐 日期:18-04-09

        說到醫院,大多數人腦海中的第一反應是徹夜排隊的等待、數不盡的“黃牛”,同時見證著無數人的生離死別。而在醫院管理者及醫生的角度,他們眼中最適合醫院的標簽則為醫院管理、信息化或是“智能醫療”。

        誠然,近年來不論從政策抑或人才發展方麵,都對我國的醫療事業發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據億歐智庫發布的《2017人工智能賦能醫療產業研究報告》,在人工智能+醫療的八大應用場景中,疾病風險管理和醫學影像是最熱門的兩大應用場景。不管是輔助醫生診療的人工智能係統、“連接”醫生與醫生的智慧醫療技術服務商還是為提升就醫便捷度的導診機器人,這些應用實際上最終都將落地在醫療機構,其中醫療資源豐富、醫療水平高的三甲醫院則成為了它們的首選。

        億歐大健康根據醫院醫療機構級別、院長/主任/醫生自身的知名度等指標選取了10位上海範圍內醫院大佬進行了盤點(排名不分先後),並選取部分“大佬”和醫院做簡單介紹,以探究他們的成長路徑、醫院管理策略以及如何運用AI、大數據等新技術賦能醫生和醫院。

        1、上海市光華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肖漣波

        肖漣波是專長於骨質疏鬆症、骨關節炎、腰腿痛、頸椎病、創傷等骨科、手外科疾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長期從事骨科、手外科臨床工作,對骨關節炎、骨質疏鬆症的診治有獨特方法,能開展各類骨科、手外科創傷、神經卡壓症手術。現為上海市光華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上海市中醫藥大學碩士生導師,蚌埠醫學院副教授,上海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上海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科分會副主任委員等。

        對於醫院管理,肖漣波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在此前接受采訪中表示,要帶領光華中西醫結合醫院走專科特色之路。在本就精通骨關節類診治的肖漣波的帶領下,光華中西醫結合醫院在關節病診治領域已經“頗有名氣”。肖漣波的拿手之處在於“中西醫”結合這一點,他指出中西醫結合治療關節病的優越性在於幾點:1、改變了西醫隻重分析、重局部的分析方法;2、彌補了中醫的缺陷,開拓現代醫學新領域;3、呈現係統化趨勢,體現人的整體性特點。

        2、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胡偉國

        胡偉國1991年7月畢業於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醫學係,目前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外科和上海微創外科臨床醫學中心主任醫師。擅長胃癌和結直腸腫瘤的臨床診治、膽道外科和腹腔鏡的外科手術、甲狀腺疾病綜合治療。胡偉國對於數字醫療、智慧醫療頗有見解。不僅如此,還帶領瑞金醫院走上了智能+醫療結合的“康莊大道”。

        理念方麵,胡偉國認為麵對大數據,我們不僅要從數量和質量上融合各類數據,不僅是醫療數據,更是要融合各類包括氣象、氣候、個人行為、環境指數等一係列數據,還要從大數據中發現知識,利用AI幫助醫生從知識中做出決策。

        實踐方麵,瑞金醫院目前已經建成了四個平台:瑞金基礎研究基地醫院數據中心、轉化醫學平台臨床研究型病房、臨床治療與健康監測平台以及藥物臨床實驗一期病房。此外,瑞金醫院還和科大訊飛、IBM沃森等多家科技公司達成了合作。

        3、上海市兒童醫院影像科主任楊秀軍

        在AI輔助醫生診療產品“鋪天蓋地”殺進醫院之際,楊秀軍保持著少有的理性與冷靜,但同時,上海市兒童醫院對AI智能診斷也抱有樂觀態度。楊秀軍表示,目前上海市兒童醫院沒有采用市麵上任何一家智能影像公司的產品,因為很多產品一拿過來,一看就隻是“忽悠人”的而已。

        “很多醫學影像領域特別適合人工智能/圖像識別技術,國內外有很多廠商從事這方麵,也做出一些成果,但許多軟件運行起來很繁瑣,關鍵是不能在PACS/RIS運行環境當中運行。”他說。

        他比較看好肺結節自動化技術,上海市兒童醫院也運用了很多年。上海市兒童醫院傾向於與AI創業團隊來共同開發產品,如果產品成熟,也可以嵌入到其醫院內部係統中。

        4、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信息中心主任黃虹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是走在智慧醫療之路前列的排頭兵。2013年以來,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著手構建醫院信息化的全新生態體係,同時加速臨床業務係統的升級改造,建立自動化和智能化的閉環流程。

        黃虹曾在一次演講中感慨道:“把AI與臨床結合後才發現,過去做的事僅是冰山一角。”作為信息中心主任,黃虹曾主導了開發了華山醫院的個性化給藥係統平台,並頗有成效。

        醫院經過數年的建設,華山醫院現已完成IT架構的轉型,解放了應用係統的集成關係和封閉在應用係統中的數據資源,為醫院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在對患者用藥記錄等數據的分析中,結合群體藥代動力學理論幫助藥劑科實現了個體化給藥,這一嶄新探索為同行如何開展精準醫療提供了落地和操作的示範作用。

        5、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市場與患者體驗部主任陳蕾

        2016年,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開始運用基於AI技術的智能客服和智能谘詢係統,提升服務效率。陳蕾表示,從2014年開始,醫院就已經與合作夥伴開發了20多個解決患者需求的應用,涉及就醫流程、醫患溝通、針對新生兒科、保健科等專科領域的特殊應用和非醫療增值服務等,實現方式有微信服務號、支付寶、APP、手機掃一掃、搖一搖和AI技術等。

        她在《人工智能+醫療的創業機遇與挑戰》沙龍上提到了第一婦嬰保健院的大需求場景並給出了AI在這些場景中運用的機遇:

        1、科普場景。AI技術可以通過在線實時回答患者問題;

        2、服務谘詢場景。AI有機會解決服務量遠少於需求量、如何滿足移動端客戶、如何保持24h都能相應和客服的質量;

        3、染色體核型分析場景。目前的痛點是,診斷耗時長、人力成本高、對實驗員的技術要求要、有資質做檢查的醫院少。通過AI技術,有望識別染色體並編號,篩選出一些異常情況,最後人工審核;

        4、產科超聲場景。未來,超聲醫生希望普通的技術員用探頭做掃描,AI技術就能判斷標準掃描平麵,並自動讀取一些關鍵數據。

        我們不難發現,醫院的智能化水平與院長/主任級別領導的開放程度緊密相連,在和三甲醫院醫生溝通交流時,他們也紛紛告訴億歐大健康,對於新科技、新理念,基礎層的進步很難推動整個醫院的智能化進展,因為決策權仍然在院長和主任的手上,而他們常常偏向保守。

關鍵字:上海,,醫院,,智能醫療,,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