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起功能障礙預警心血管疾病

作者:商學軍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0-12-31

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ED與內皮功能異常並存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心血管疾病(CVD)的幾種主要危險因素高齡、吸煙、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在有勃起功能障礙(ED)的人群中出現率顯著升高,而存在多個CVD危險因素的人群ED患病率也顯著升高,其中具有3個以上危險因素的男性ED患病率最高。

代謝綜合征理論已經明確界定了腹型肥胖與CVD的密切關係,而男性符合代謝綜合征要素越多,其罹患ED的風險也越高,符合其中4個要素的男性ED患病率高達40%。在代謝綜合征患者中,ED與血管內皮功能障礙呈線性相關。

安傑利斯等研究表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伴ED者在接受L-精氨酸後的血壓反應和血小板聚集程度顯示內皮功能障礙較無ED者更嚴重。糖尿病患者中ED的發生主要與血管和神經病變相關。

ED可能是內皮功能異常的早期表現

許多研究證實,ED與內皮功能障礙(包括血漿內皮素-1和黏附分子水平升高、循環內皮祖細胞減少)獨立相關。

ED與內皮功能異常可能的內在關聯在於,陰莖勃起依賴於海綿體神經末梢和內皮細胞釋放一氧化氮(NO),而CVD危險因素可損害內皮細胞在神經活化後釋放NO的功能,從而導致ED。

另外,一些尚未被闡明的危險因素如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胰島素抵抗和氧化應激等也可能解釋ED與內皮功能障礙之間的關聯。

眾多基礎及臨床研究已證實ED患者存在內皮功能障礙和NO生成(或活性)降低。凱澤等研究表明,ED是內皮功能障礙的早期表現。他們對30例患ED、但無明確血管性疾病臨床表現或危險因素的男性患者與無ED、條件匹配的對照者進行了對比。兩組受試者的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冠狀動脈鈣化、脈搏波速度或主動脈擴張並無顯著差異,但ED患者的內皮依賴血流介導肱動脈血管擴張顯著降低,提示ED可能是血流異常的首發表現。

這些研究提示,對臨床醫師而言,當患者因ED就診時,有必要仔細檢查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並建議患者接受相應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ED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預測因素

目前已被廣泛接受的觀點是CVD及其危險因素可預測ED,而近年一些觀察性資料進一步提示ED可能是CVD的獨立預測因素。

一項大型臨床試驗的安慰劑組數據表明,在長達9年的隨訪期內,頻繁或偶發的ED可預測心血管事件的發生(HR=1.45),並且這種關聯獨立於傳統的CVD危險因素而存在。與吸煙、高血脂或心肌梗死家族史相比,ED對後續心血管事件具有相等或更強的預測效力。

在關於2型糖尿病的一項橫斷麵研究中,分析表明與其他指標如吸煙、糖化血紅蛋白(HbA1c)、微量白蛋白尿、高血壓和血脂異常相比,ED對於無症狀冠心病(通過血管造影術或負荷試驗發現)是更為重要的獨立預測因素。

盡管尚未完全確定,但初步研究提示ED是冠脈事件的一個重要獨立預測因素。由於內皮功能障礙先於動脈粥樣硬化而發生,這種可能性與所謂的“動脈尺寸” 假說相符。該假說認為,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臨床症狀可能在較小直徑動脈(如陰莖動脈)、而非較大直徑動脈(如冠脈)中先出現,該假說可被延伸至不同動脈床中內皮功能障礙的症狀表現中。

PDE5抑製劑可能同時改善ED與內皮功能障礙

某些治療可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包括生活方式的改變(減輕體重、體育鍛煉等)、某些維生素和膳食補充劑以及某些種類的心血管藥物,其中一部分對ED也有一定改善作用。

5型磷酸二酯酶(PDE5)抑製劑的問世為ED治療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這類藥物通過抑製PDE5、促進cGMP向蛋白激酶G的信號傳導而增強了NO在平滑肌細胞中的生物有效性,從而維持了陰莖血流水平。

目前已有數項研究表明,PDE5抑製劑可改善缺血性心髒病和心衰患者的冠脈內皮功能。最近一項研究還提示,對於接受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治療的心衰患者,加用一種PDE5抑製劑可能產生協同獲益。

由於PDE5抑製劑作用於一氧化氮合酶(eNOS)下遊反應,在與PDE5抑製劑聯合使用時,能上調eNOS表達的藥物可直接或通過影響危險因素而對內皮功能改善產生疊加或協同作用。該觀念也被適用於ED的改善。

PDE5抑製劑的心血管安全性:普林斯頓專家共識

1999年,第一份普林斯頓專家共識探討了治療ED藥物的心髒安全性問題。2006年修訂版指南拓展了這個問題,推薦患者(理想狀態下)在開始性行為之前接受包括運動心電圖在內的危險分層。在有冠狀動脈疾病的男性患者中,並未觀察到單獨使用PDE5抑製劑的患者在心髒缺血方麵的不良反應。關於西地那非的隨機對照試驗並未提示活性藥組受試者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更高。然而,PDE5抑製劑與NO提供者(典型的是硝酸酯類)之間的相互作用因其潛在促低血壓的高危險性而再次被強調。

至於心絞痛,在PDE5抑製劑治療後,應使用硝酸酯類替代物。對源於性行為的心髒風險較高的少數患者,他達拉非因半衰期較長而不應作為首選的PDE5抑製劑。盡管第二份普林斯頓專家共識提供了關於PDE5抑製劑使用後至少過多久可使用硝酸酯類治療的推薦意見,但對相反情況下應如何做並未做出推薦。正在使用硝酸酯類、特別是長效硝酸酯類藥物仍是PDE5抑製劑的絕對禁忌證。但如果患者對短效舌下PDE5抑製劑的需求並非經常,那麼有理由認為,在前一次使用硝酸酯類超過24小時後,審慎使用PDE5抑製劑是合理的。

修訂版指南承認內皮功能障礙作為ED和CVD共同特性這一作用。ED作為男性CVD的風險標誌物被強調。如果能在臨床上及時發現ED,並以其作為CVD風險的獨立預測因素之一,有助於及時啟動針對CVD預防性治療。推薦意見指出,任何有ED表現的男性應接受可校正心血管標誌物(如血脂、血糖、血壓)的評估,伴或不伴包括運動試驗在內的危險度分層。

該指南在認識ED重要意義方麵是一個重大進展,為CVD預防提供了一條新線索。

血管內皮功能障礙與包括ED在內的一係列疾病相關

關鍵字:心血管疾病,5型磷酸二酯酶抑製劑,勃起功能障礙,內皮功能障礙,ED,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