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國公立醫院數量驟減了1000家

作者:佚名 來源:看醫界 日期:18-03-01

        一年時間,公立醫院數量又減少了1000家左右!

        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其中在衛生和社會服務方麵,數據顯示,2017年末全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99.5萬個,其中醫院3.0萬個,在醫院中有公立醫院1.2萬個,民營醫院1.8萬個。而這兩項數據在2016年的公報中為公立醫院1.3萬個,民營醫院1.6萬個。

        也就是說,2017年,公立醫院減少了1000家左右,民營醫院增長了2000家左右。

        而據《看醫界》了解,中國公立醫院數量在最近十來年幾乎是呈現逐年減少趨勢,2005年公立醫院數量為15483家,如今已經有3000家公立醫院“消失”。它們是怎麼消失的?中國醫療界正在迎來怎樣的變局?《看醫界》帶您一探究竟。

        公立醫院改製從未停歇

        2017年曾發生多起公立醫院改製導致的群體性事件,每一次,都會將公立醫院改製推上了風口浪尖。事實上,近十年來,中國公立醫院改製的步伐從未停歇,也成為了公立醫院總數量減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據《看醫界》了解,目前某東部省份一家政府辦大三甲醫院就在改製進程中。

        根據2017年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非公立醫院競爭力排名及分析報告顯示,100強非公醫院中,就有41家是改製醫院。

        其中企業醫院的改製占據了大頭。《看醫界》曾推出“中國各省民營三級醫院數量排行榜”榜單上,湖北省以接近20家三級民營醫院排名全國第一,取得這樣的成績,和湖北國有企業醫院改製有很大關係,以其重點打造的“中部醫都”武漢為例,武漢市漢陽醫院、華潤武鋼總醫院、武漢市普仁醫院等三級醫院均來自國有企業醫院改製。

        之所以要改製,在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杜創看來,企業醫院需要改製的根本原因在於帶有計劃經濟特征的企業醫療衛生體製已經整體瓦解,國有企業辦醫院的外在環境消失; 2002年以來企業醫院改製主要是在國有企業主辦機關的強力推動下進行的,改製的實際動力在於為國有企業減負。

        據悉,國企醫院改製目前正在駛入快車道。就在2017年8月份,國資委、中央編辦、教育部、財政部、人社部和國家衛計委等六部委聯合製定了《關於國有企業辦教育醫療機構深化改革的指導意見》,對全國數千家國有企業醫院的剝離做出了具體規劃和路徑,在改革時間表上明確,2018 年底前要完成企業辦醫療、教育機構的移交改製或集中管理工作。

        對此,業界分析認為,2018年,近4000家非政府所有的公立醫院要完成改製。而這將是非常龐大的一個數據。

        一些衛生學者甚至預測,公立醫院在未來的5至10年內,將迎來20年前國有企業改製那樣的體製改革浪潮。

        那些被移出統計序列的醫院

        針對如此多家公立醫院“消失”的情況,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朱恒鵬教授對《看醫界》表示,也可能是統計口徑的變化,不大可能主要來自醫院改製,有的或是被兼並了,有些則可能被改成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據了解,一些醫院被改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情況確實存在,以上海市一家地段醫院為例,就被改成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些專科醫院或綜合性醫院轉身成為了以搞社區公共衛生為主。

        據《看醫界》專欄作者、陝西省山陽縣衛計局副局長徐毓才介紹,一些醫院職能的轉變還在加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麵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3號就明確提出,每個縣(市)要辦好1-2所縣級公立醫院。在此基礎上,鼓勵采取遷建、整合、轉型等多種途徑將其他公立醫院改造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科醫院、老年護理和康複等機構,也可探索公立醫院改製重組。

        對此,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這也將意味著不少轉型醫院的醫生們麵臨著職能的轉變,醫院轉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後,許多醫生的工作重心就從診療變成了做公衛;一些轉型康複機構的,醫生們還要從頭再來學康複專業。”

        民營醫院數量增長迅速!

        相對於公立醫院數量連年減少的情況,民營醫院的數量近年來可謂發展迅猛!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一年,民營醫院增加2000家左右。

        而據衛計委數據,近兩年,中國民營醫院在以每年近2000家的數量增長!

        有人說,中國的民營醫院長期以來散亂差,上規模的不多,那麼新增的民營醫院還基本上是這樣的嗎?

        據《看醫界》了解,如今民營醫院的建設已經是今非昔比,以上海剛開業的一家三級規模的民營醫院為例,總投資就高達30億。

        不僅如此,一些類似王健林、許家印這樣的富豪,建醫院動輒國際醫院,動輒三甲規模。因此,一批上規模、上檔次的民營醫院正在加速布局和建設。

        據《看醫界》獲悉,2017年5月,福建衛計委一次性在官網上發布了3家大型私立醫院的申請設置公示,而且這些擬新建醫院的規模之大令人咂舌。以計劃設置的“福清南方醫院”為例,一上來就是定位為三級綜合醫院,擬申請床位數多達1500張,擬投資總額高達30億元人民幣。

        另據了解,2017年以來,湖南的社會資本也非常活躍,不少都是大手筆,動輒500-800張床位,籌建中的“湖南婦女兒童醫院”,易定位為三級專科醫院,床位數及規模:1500張!

        可見,社會辦醫規模化建設時代已經到來。

        醫生資源才是社會辦醫的核心

        關於一些地產背景的大佬進軍醫療界,深圳博德嘉聯醫生集團董事長林鋒教授表示, “感覺錢多任性,要說砸錢,莆田人砸了,砸出了什麼呢?醫療行業沒錢固然不行,但是,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房子造好就是醫院?醫療投資僅僅限於固定資產,本質也是房地產生意,與辦醫沒什麼必然聯係。 ”

        在知名血管外科專家、張強醫生集團創始人張強醫生看來,和其它行業不同,中國醫療健康行業最缺的不是資本,也不缺醫院大樓,缺的是醫生人才資源流動的土壤,缺的是大量符合國際化醫療服務標準的醫生團隊,缺的是公平有序的民營公立競爭機製,缺的是國際化的醫生培養體係。

        他還直言:“有錢可以砸出最高大最豪華的醫院和病房,有錢可以買到各種先進設備,有錢可以打最猛烈的廣告。但僅有這些,還是遠遠不夠。誰能創造中國的梅奧?我可以告訴大家答案,將來的中國梅奧診所一定不是出於房地產商,一定不出於藥廠,一定是出於醫生集團之手!”

        據《看醫界》了解,以冬雷腦科醫生集團為例,據了解,在完成首輪融資後,冬雷腦科的B輪融資也在進行中,並計劃在上海建設冬雷腦科醫院。張強醫生集團也有計劃建設血管外科醫院。

        為啥資本如此青睞醫生集團呢?在業內人士看來,民營醫院這塊市場蛋糕看上去很美,但卻不太容易吃到。核心因素就是缺乏醫生,特別是優質醫生資源。一些資本數億元甚至數十億元砸下去建了一家醫院,卻多麵臨著招不來好醫生的尷尬局麵。

        而醫生集團最大的優勢就是醫生資源,而且是優質醫生資源。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新一輪社會辦醫,將輪到醫生作為主角上場,醫生合夥辦醫院,或者合夥創建醫生集團後再創辦醫院,將成為一大趨勢。

        不僅如此,在國家放開醫生區域注冊,甚至跨省注冊的大背景下,將有望迎來醫生流動大潮,民營醫院若以開放的心態與醫生及醫生集團合作,將迎來史無前例的發展機遇。

關鍵字:公立醫院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