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LoS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中國山東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中國很多衛生保健提供者並不能成功管理結核病患者,尤其是鄉村診所和鄉鎮衛生中心。
盡管如今結核病的流行率發生了明顯下降,但中國仍然麵臨著嚴重的結核病帶來的負擔,尤其是在農村貧困地區,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將表現為典型肺結核症狀但未宣布的標準化患者(unannounced standardized patients (SPs))送往21個縣醫院、207個鄉鎮衛生院及46個村衛生室中,這些患者共成功完成了247項互動調查。
結果表明,41%(111/274)的患者能被正確進行管理,即根據患者的症狀進行轉診、胸部X光檢查及痰標本檢查等。在168項互動中研究者發現了指定的與結核病療法不相關的抗生素使用;相比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而言,縣醫院中正確管理的比例更高,當研究人員檢測臨床醫生對結核病的知曉程度時,他們發現這些醫生意識到正確管理的程度要比他們實施正確做法要高出45%的比例。
研究者表示,考慮到結核病護理質量的嚴重短缺,研究人員鼓勵首次與農村地區的衛生服務機構接觸采取措施來在中國進一步推進結核病的防治工作,而鄉村診所和鄉鎮衛生院在改善疑似結核病患者的護理上還需要加大努力;此外研究人員在印度也發現了類似的問題。
在隨後的一篇觀點文章中,來自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者Carlton Evans及其同事討論了如何消除當前的差距,即醫療服務提供者對結核病治療的建議和他們在診所實際所從事的工作之間的差距,這篇文章強調了一個事實,即新型的結核病幹預措施並不是解決目前疾病的唯一挑戰,為了成為有效更好的檢測手段,藥物的發放和結核病管理的政策應當緊密結合來解決當前限製結核病患者護理的因素,同時還需要將重新評估且改善結核病患者護理作為人們在現實世界中能夠獲得的基本醫療保險服務中的一個關鍵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