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精神健康是人體健康的重要部分,精神疾病的範疇比較廣泛,除精神分裂症等重症疾病外,還包括睡眠問題、焦慮、抑鬱等。
北京市精神衛生保健所常務副所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社區防治科科長、主任醫師閆芳指出,精神疾病患者就診率不高,部分患者及家屬對到精神專科醫院就診有排斥心理,大多數人也不願承認自己患有精神疾病。其實,不少精神疾病患者經過治療都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和狀態。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可在社區接受康複管理
精神疾病是以心理(精神)活動(指感知覺、記憶、思維、情感、意誌活動)異常為主要表現的一大類疾病。簡單地說,就是知、情、意某一方麵出現問題或異常。
國家衛計委2015年發布的《全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15-2020年)》指出,我國未來需積極推行“病重治療在醫院、康複管理在社區”的服務模式,鼓勵引導社會資源提供精神障礙社區康複服務。
目前,這樣的服務模式正在形成。北京市精神衛生保健所常務副所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社區防治科科長、主任醫師閆芳表示,針對包括精神分裂症等在內的重性精神疾病,在醫院完成急性期治療後,還需要在社區接受進一步治療。在北京市,目前從醫院到社區的通道已經相對完善,患者在醫院就診後,可以回歸社區,社區也有經過培訓的工作人員,可提供社區服務和康複訓練。
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社區康複體係正在建立
國家精神衛生項目辦馬弘教授表示,目前我國醫院社區一體化精神衛生服務體係通過十多年的建設已經覆蓋全國,但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社區康複體係正在建立中,“重院內治療、輕社區治療”的態勢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精神分裂症的全程治療和康複模式,主要是要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一個連續的、全麵的醫療服務;服務場所不僅僅是在醫院,還包括社區。隻有社區服務不斷發展完善,社區康複與醫院治療有效地銜接起來,才能真正地實現連續的、全麵的服務。近年來,我國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區康複模式探索中已取得了較大進步,北京、武漢、上海和杭州等地已開始積極嚐試社區康複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閆芳介紹,有些人對精神疾病抱有回避、排斥感,不願接受社區提供的康複服務。
■ 誤區闡釋
對精神疾病的認知方麵,不少人甚至患者和家屬,都存在一定的誤區。
× 精神疾病就是精神分裂症
√ 失眠、抑鬱問題等也是精神疾病
到精神疾病專科醫院就診的,也並非都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我們醫院的門診患者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比例約為30%,其餘則為抑鬱、焦慮、失眠等。”閆芳表示。
“大多數人不願承認自己精神方麵有問題,還有人認為自己的症狀是因為近期太累,休息幾天或忍一下就過去了。”閆芳稱,有些人缺少精神疾病知識,在出現症狀時沒有及時就診;有些人對精神疾病的認識偏頗,擔心被周圍人歧視等,不願去精神疾病專科醫院就診。
× 治療後不穩定最好少接觸
√ 不少患者治療後可回歸正常生活
有些精神疾病常常以軀體不適為主要表現,不少患者都是之前在綜合醫院就診多次的。因而醫生會建議患者去精神疾病專科醫院就診。
至於治療效果,閆芳表示,這要取決於具體的病種。“一些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經過治療,情況可出現明顯好轉,隻是相較於普通精神疾病患者,治療時間稍長。”對部分軀體疾病來說,及早進行心理幹預,也有利於患者及早康複。不少患者可以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和狀態,可以回歸正常生活。
× 電擊療法等會經常使用
√ 一般來說適合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影視劇中,經常有對精神疾病患者使用“電擊療法”的鏡頭。
閆芳解釋,“電擊療法”,又稱為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屬於物理治療。在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病情,尤其是較為興奮的患者,效果比較好,如有自我傷害傾向和行為的患者等。相較於藥物治療,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改善患者症狀的速度也更快,能夠盡快幫助減輕患者的痛苦。“當然,無抽搐電休克療法有嚴格的適應症,一般適合重症和難治的精神疾病。”閆芳強調。
■ 延展
健康的精神狀態什麼樣?
精神狀態的健康狀況相對較難把握,臨床上講究人們的知、情、意保持一致,即在處理問題時,人的情感、思維、意識相互協調。具體來說,根據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製訂的《中國人心理健康標準》,心理健康是一種心理狀態,並非單純的沒有煩惱、沒有憂愁,可以參照以下標準:
1.認識自我,感受安全:對自我評估準確,有較強的安全感,能夠融入周圍環境。
2.自我學習、生活自立:有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可以照料自我。
3.情緒穩定,反應適度:能得當地處理問題,控製和管理好情緒。
4.人際關係和諧,接納他人:人際關係協調,支持係統比較完善,能接納和容納他人。
5.適應環境,應對挫折:行為符合年齡、周圍環境等因素,也能很好地應對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