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除雙重抗血小板治療外,接受口服抗凝治療的患者出血事件的風險很高; 因此,藥物洗脫支架(DES)與裸金屬支架(BMS)的選擇對急性心梗(MI)的房顫(AF)患者可能具有重要意義。
從國家心血管資料登記ACTION(急性冠狀動脈治療和介入結局網絡)中,確定了2008年至2014年間14 427例急性心梗並接受經皮冠脈介入治療的AF患者。按中風風險(CHA2DS2-VASc)和出血風險ATRIA(心房顫動中的抗凝和危險因素)分析了DES使用的時間趨勢和醫院變異,支架類型。在有聯網醫療保險數據(n = 2844)的患者中,多變量Cox回歸模型用於比較複合結果(全因死亡率,卒中再入院或MI)風險,中風再入院,血運重建和1年內的大出血。8414例(58.9%)MI的AF患者中使用DES,從2008年的47.1%增加到2014年的67.9%,醫院間差異很大。在高卒中風險(CHA2DS2-VASc≥2)和高出血風險(ATRIA≥4)的患者中,DES放置比BMS放置更為常見。雖然出院時不管支架類型如何,> 95%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P2Y12抑製劑,華法林在接受DES治療的患者中比BMS少(31%vs.39%,P<0.001)。1年時DES或BMS患者的複合結果相似(22%vs 26%;調整風險比:0.88; 95%置信區間CI,0.76-1.03)。
伴AF的MI患者DES的使用隨時間不斷增多,但在不同醫院間存在差異。與BMS相比,符合抗凝指征的AF患者更有可能使用DES,即使是在中風和出血預測風險高的患者中。
原始出處:
Amit N. Vora, et al.Selection of Stent Type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Presenting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 Analysis From the ACTION (Acute Coronary Treatment and Intervention Outcomes Network) Registry-Get With the Guidelines.JAHA. 21 August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