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房顫和收縮功能不全中的導管消融術vs.心率控製

作者:佚名 來源:MedSci梅斯 日期:17-09-15

        盡管心率得到充分控製,房顫(AF)和左心室收縮功能不全(LVSD)仍經常同時存在。現有關於不同病因AF和LVSD的隨機研究已經顯示出心率控製策略的益處。

        這項研究目的是確定與醫學心率控製(MRC)相比,AF的導管消融術(CA)是否可以改善LVSD,這裏除了存在AF外,LVSD病因不明。

        這項多中心隨機臨床試驗納入持續性房顫和特發性心肌病患者(LVEF≤45%)。在優化心率控製後,患者接受心髒MR(CMR)評估LVEF和晚期釓增強(LGE),指示心室纖維化,然後隨機分配到CA或正在進行的MRC。CA包括PVI和後壁分離。通過植入環路記錄儀評估CA後AF負荷,並通過Holter監測評估MRC。主要終點為6個月時重複 CMR的ΔLVEF。

        對 301例患者進行了篩查,2013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期間共納入了68例患者,隨機分為每組33例,2例中途退出。6個月時CA後平均AF負擔為1.6%±5.0%。在治療意圖分析方麵,CA組絕對LVEF升高+18±13%,MRC組為+4.4±13%(p <0.0001)和正常率(LVEF≥50%)分別為58%和9% p = 0.0002。在接受CA治療的患者中,缺乏LGE預測了6個月時的絕對LVEF(+ 10.7%,p = 0.0069)和正常值(73%vs 29%,p = 0.0093)有更大改善。

        在這個人群中AF是LVSD的一個被低估的可逆病因,盡管充分的心率控製。使用CA恢複竇性心律導致心室功能的顯著改善,特別是在CMR不存在心室纖維化的情況下。這對目前心率控製是AF和LVSD患者適當策略的治療範式提出了挑戰。

        原始出處:

        Sandeep Prabhu, et al.Catheter Ablation Versus Medical Rate control in AtrialFibrillation and Systolic Dysfunction (CAMERA-MRI).JACC. 27 August 2017.

關鍵字:導管消融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