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骨骼研究的主要雜誌“HSS雜誌”今天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心髒風險因素患者主要矯形外科手術後心肌缺血發生率(由肌鈣蛋白升高定義)的發生率高,但嚴重心髒病並發症仍然很低。特殊外科醫院(HSS)研究人員推薦一種簡單的血液檢測來測量肌鈣蛋白,即用一種已知在心髒並發症中發揮作用的酶,幫助確定手術後心髒事件風險更大的患者。
術後並發症可能危及生命,消耗大量醫療資源。骨科手術正在上升,到2030年,每年可能有50萬例髖關節置換術和300萬例膝關節置換術。
主要作者Michael K. Urban博士說:“心血管事件是主要骨科手術後最嚴重的並發症,心肌缺血患者風險很大。“我們建議測量在心髒損傷時釋放到血液中的心肌蛋白質肌鈣蛋白水平,識別肌鈣蛋白水平升高的患者,使我們能夠進行幹預,以防止進一步的心髒事件改善結局並降低整體護理成本。”
血漿肌鈣蛋白I(cTnI)升高與大手術後的心肌事件相關,並且與其他人相比已被證明是心髒損傷的更具體的標誌物。本研究發現術後cTnI水平較高的患者在髖關節或膝關節置換手術和脊柱融合術中更有可能出現心髒並發症。另外,與聯合置換手術相比,發現一些脊柱融合手術使患者的危險性高出四倍。
研究人員總結了主要骨科手術後心肌梗死患者術後心肌缺血(由cTnI升高定義)的發生率高(8.7%)。在一年的時間內,HSS進行了10,627例住院矯形手術,確定了805例患者存在術後心肌缺血的風險。在有風險的矯形患者中,約20%的肌鈣蛋白水平升高,但低於9%的肌鈣蛋白水平暗示心肌損傷。肌鈣蛋白水平升高的患者中有31%出現術後心髒並發症。與以前發表的研究一致,近90%的心肌缺血事件發生在手術後第三天。
Urban博士說:“隨著矯形外科手術的需求不斷增加,我們必須確定更有效和高效的方法來減少手術後並發症。“我們認為,在矯形外科手術後測量高風險患者的肌鈣蛋白水平可以推動心髒病患者的治療,並減少並發症。”
美國心髒病學會和美國心髒協會還建議對有跡象或症狀提示心肌缺血患者測量肌鈣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