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研究旨在評估基線右束支傳導阻滯(RBBB)對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TAVR)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以及心源性猝死(SCD)的影響。目前關於RBBB對TAVR患者晚期臨床影響的數據很少。
根據基線心電圖存在RBBB總共納入3,527例患者(平均年齡82±8歲,男性50.1%)。根據美國心髒協會、美國心髒病學會基金會和心律協會的心電圖標準和解讀建議對心室內傳導異常進行分類。TAVR並發症和死亡原因根據瓣膜學術研究協會2定義。
362例(10.3%)患者基線心電圖存在RBBB,與較高的30天永久起搏器植入率(PPI)(40.1%vs. 13.5%; p <0.001)和死亡率相關(10.2%vs. 6.9% ; p = 0.024)。平均隨訪20±18個月,之前存在的RBBB與全因死亡率獨立相關(風險比[HR]:1.31; 95%置信區間[CI]:1.06至1.63; p = 0.014)和心血管死亡率(HR:1.45; 95%CI:1.11-1.89; p = 0.006),但不與SCD相關(HR:0.71; 95%CI:0.22-2.32; p = 0.57)。之前有RBBB且無PPI的患者出院後2年的心血管死亡風險最高(27.8%; 95%CI:20.9%至36.1%; log-rank p = 0.007)。在對出院時無PPI的1,245例患者進行的亞組分析中,進行了完整隨訪,之前存在的RBBB與SCD和PPI的複合獨立相關(HR:2.68; 95%CI:1.16 至6.17; p = 0.023)。
10%接受TAVR的患者之前存在RBBB,並且與較差的臨床預後相關。基線RBBB出院時沒有植入永久心髒起搏器的患者隨訪期間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和/或SCD的風險特別高。未來的研究應該評估旨在及早發現出現高度房室傳導阻滯風險高的患者策略。
原始出處:
Vincent Auffret, et al.Clinical Impact of Baselin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August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