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肺髒協會的研究顯示,使用電子設備吸入含尼古丁的液體是一種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據福克斯新聞報道,被稱為傳統香煙“安全”替代品的電子煙目前是越來越流行,從 2011 至 2016 年,美國高中生使用的電子煙的人數飆升了 900%,且這種產品受歡迎的程度仍在繼續上升。但電子煙所形成的“蒸汽煙霧”一直是被關注的重點,美國肺髒協會認為,來自電子煙本身的這種蒸汽煙霧並不安全。
早在 2015 年,一份來自哈佛大學的研究報告就引起了廣大煙民的注意,該研究對電子煙的安全性及所使用的被稱為“e-juice”的液體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他們測試的 75% 的香味液體中都含有一種名為丁二酮(diacetyl)的化學物質,它是一種帶有黃油味道的人工香料,而早在 2000 年,這種化學物質就被認為是導致八名爆米花工廠工人患罕見肺部疾病“閉塞性細支氣管炎”,即“爆米花肺病”的原因。
“爆米花肺病”是一種因炎症或纖維化所導致的細支氣管狹窄或阻塞的不可逆阻塞性肺疾病。這種病的病因有很多,比如病毒感染、移植排斥、接觸了包括氯、氨和臭氧等有毒化學物質等。而上述的八名工人就是受到有毒環境影響的典型病例,正是由於他們長期處於高濃度丁二酮氣體環境下,才患上了這種疾病。
但哈佛的這項研究馬上招致了強烈的反對與質疑。一些煙草控製專家表示,該研究報告過於危言聳聽,嚴重誇大了數據,甚至有妖魔化電子煙的傾向。 一份專家報告還明確指出哈佛的研究有幾個明顯紕漏,比如沒有提到普通香煙的丁二酮、乙酰丙酰的含量,平均要比電子煙中高數十倍、甚至數百倍。
該報告指出,每日接觸的丁二酮,吸傳統香煙要比電子煙要高出 750 倍,電子煙平均暴露於 9 毫克的丁二酮的劑量, 而吸煙者為 6718 微克。盡管傳統香煙中的丁二酮含量高於電子煙這麼多,但香煙使用者被沒有被發現一例爆米花肺的病例。
因此,吸電子煙蒸汽煙霧真會引發“爆米花肺病”嗎?至少目前還沒有確鑿的科學證據證明這一點。科學家目前所能證明的隻有,吸煙會導致暴露於丁二酮下的風險增高,但與“爆米花肺病”並未被證明存在因果關係。不過長期大劑量吸食電子煙而引發這一疾病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因此,科學家們仍將對此繼續展開進一步的長期跟蹤調查。
總之,如果你是一個老煙槍想戒煙,在嚐試各種方法都無效的情況下,醫生可能會建議你改吸電子煙。但如果你是不吸煙的人,最好還是避免去吸電子煙,就算它不會引發“爆米花肺病”,也可能會引發新的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