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且同時在美國心髒協會科學會議上公布的最新研究顯示,使用氯沙坦和傳統阿替洛爾治療馬凡綜合征兒童和年輕成人患者3年,兩種藥物在主動脈根部擴張方麵的治療結果無顯著差異。
這項隨機研究由波士頓兒童醫院心髒病科的RonaldV. Lacro醫生及其同事進行,入組608例馬凡綜合征兒童和年輕成人患者,患者隨機接受氯沙坦(267例)或阿替洛爾(268例)治療3年。患者的年齡為6個月至25歲,患有根據Ghent標準診斷的馬凡綜合征,並且根據體表麵積估算的最大主動脈根部直徑的z評分為3.0。基線亞組預先設定為主動脈根部z評分<4.5組和主動脈根部z評分≥4.5組,年輕成人組和兒童組,以及既往使用β阻滯劑組和既往未使用β阻滯劑組。
結果顯示,氯沙坦組和阿替洛爾組基線校正的主動脈根部z評分的年變化率分別為–0.107±0.013和–0.139±0.013標準偏差單位,無顯著組間差異(P= 0.08)。然而,兩個數據組均顯著小於0,表明兩種治療均能有效降低主動脈根部z評分。兩組中年齡較小的患者的主動脈根部z評分的降幅較大,但無顯著組間差異(氯沙坦組P= 0.002,阿替洛爾組P< 0.001)。
在主動脈瓣環絕對直徑和z評分的平均年變化方麵觀察到支持阿替洛爾的輕微但具有顯著性的差異,但在升主動脈直徑和z評分方麵未觀察到顯著差異。
研究者表示,這一結果為非預期的結果,無法從生理上給予明確解釋。該研究獲美國衛生研究院國立心肺和血液研究所資助。研究者聲明無其他經濟利益衝突。
隨刊述評:需進一步研究以確立氯沙坦療效
梅奧醫院初級保健內科和心血管疾病科的JuanM. Bowen醫生和HeidiM. Connolly醫生表示,這項在馬凡綜合征患者中評估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療效的大型研究並未得出許多人預期的氯沙坦在降低主動脈生長率方麵優於阿替洛爾的結果。這一研究結果是否支持摒棄氯沙坦作為治療選擇,或研究設計是否掩蓋了氯沙坦的真實獲益?對此仍有待觀察。
該研究結果將引發對未來研究和治療方向的積極討論。這些結果表明臨床醫生應繼續考慮將β阻滯劑作為保護馬凡綜合征患者主動脈的主要治療藥物。氯沙坦也是合理的治療選擇,尤其在無法接受β阻滯劑治療的患者中。氯沙坦的危害風險非常低,但在該藥成為一線治療前需確立其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