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納西州納什維爾範德比爾特英格拉姆癌症中心的Pierre P. Massion醫生在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和國際肺癌研究協會主辦的肺癌分子起源聯合會議上指出,在通過CT篩查檢出的結節中,約有30%符合不確定肺結節的標準。這些結節很少為癌症,因此如何對這類患者進行隨訪是個問題。Massion醫生表示,臨床上肺結節患者日益增加,隨著篩查的進步,這個問題將愈發突出。通過非侵入方式早期準確區別良性病變和癌症具有重要意義。需加快實現早期診斷,因為手術可在最大程度上增加治愈的幾率,但也需要減少因良性疾病進行開胸手術的例數。
8項大型肺癌篩查研究探討了病變大小與肺癌概率之間的關係(Chest 2007;132[3 Suppl]:94S-107S)。直徑<5 mm、5~10 mm、11~20 mm和21~30 mm的病變是癌症的概率分別為0~1%、6%~28%、33%~60%和64%~82%。結節越大,其為癌症的概率越大。然而,事實上,大結節的數量非常少。不確定結節的直徑為5~15 mm,這些結節是目前尚未找到最佳處置方案的結節。不確定肺結節為癌症的概率介於6%至60%,跨度較廣。
結節形狀可提供進一步信息。鄰接裂隙和中心鈣化的三角形通常提示良性病變,並且一般不需要隨訪。實性非鈣化棘狀結節為癌症的概率較高。部分實性結節非常令人擔憂。這些結節最可能包含惡性腫瘤。非實性病變(也稱為磨玻璃影)較為棘手且難以評估。它們代表20%的疾病概率。
小結節隨時間推移的生長率很可能是最佳的成像標誌物之一,但對於直徑5 mm的小結節,體積分析的變異係數較大。
預測模型對於肺結節的評估至關重要,但現有預測模型得出的結果有30%是錯誤的。最好的3種預測模型來自梅奧醫院研究(Arch. Intern. Med. 1997;157:849-55)、退伍軍人事務部研究(Chest 2007;131:383-88)和PLCO(前列腺、肺、結直腸和卵巢)癌篩查試驗(N. Engl. J. Med. 2013;368:728-36)。目前,ACCP 2013年肺結節評估指南推薦使用這些預測模型評估直徑>8 mm的結節(Chest 2013;143[5 Suppl]:e93S-120S)。目前尚無針對未曾吸煙者的模型,這是當前該領域的一大問題。Massion醫生預測,血清生物標誌物可能有助於決定哪些具有不確定肺結節的患者需要進行活檢或切除,哪些患者隻需隨時間推移接受仔細觀察即可。
一項整合了62個肺結節的臨床、成像和蛋白生物標誌物檢查結果的研究顯示,單純依靠臨床資料預測疾病的敏感性為50%(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12;21:786-92)。加用CT成像檢查可使曲線下麵積增至61%。增加檢查血液中的生物標誌物的話,可使曲線下麵積增至69%。
Massion醫生醫生表示,整合門診檢查、成像檢查和生物標誌物檢查結果的方法有助於改善這些結節的分類,是該領域發展的方向。Massion醫生聲明無相關經濟利益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