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在多數心髒手術中,血管造影時機並非AKI的危險因素

作者:佚名 來源:愛唯醫學網 日期:17-06-28

        急性腎損害(AKI)是心髒手術的一種嚴重不良反應,並且提示冠脈血管造影引起的造影劑誘發腎病是一個潛在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對2,500餘例患者的一項回顧性研究的結果顯示,僅在插管24小時內接受聯合心髒手術的患者中,AKI的風險顯著增高。

        在這項由意大利Varese大學醫院的Giovanni Mariscalco醫生及其同事進行的研究中,對2005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間所有連續在該醫院接受心髒手術的患者進行了評估。進行的手術為單純的冠狀動脈血管旁路移植(CABG)、瓣膜手術伴有或不伴有同時進行CABG以及近端主動脈操作。將未接受體外循環(已知的造成AKI的主要原因)的患者和手術期間死亡的患者排除之後,共剩餘2,504例患者。這些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8.4歲,多數為男性(67.3%),發表於4月份的《國際心髒病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的報告中。研究的主要終點為心髒插管與手術之間的時間間隔對發生AKI的影響。根據達成共識的RIFLE標準(風險、損害、衰竭、功能喪失和終末期腎病),使用術後7天內血清肌酐和估計的腎小球濾過率相對於術前一天或術前即刻(當心髒插管與手術同一天進行時)采集的基線數值的最大變化,定義術後AKI。研究者將AKI定義為術後血清肌酐較基線增加50%。使用傾向性分析匹配患者,在匹配前和匹配後對患者進行評估。

        結果顯示,術後總的AKI發生率為9.2%(230例/2,504例患者)。按照不同操作分類的結果顯示,單純CABG、單純瓣膜手術、聯合操作患者和近端主動脈手術患者的AKI發生率分別為7.7%、12.2%、9.5%和9.5%(Int. J. Cardiol. 2014;173:46-54)。與之前的研究相同,AKI與患者特有的術前和術後變量相關,包括患者年齡較大、合並疾患增加、體外循環(CPB)時間較長、聯合操作率較高以及使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泵。對總體隊列的未經校正的分析顯示,AKI與造影劑暴露後1天內進行手術顯著相關。但多變量分析顯示,在總體隊列中,插管與手術之間的時間間隔無論作為分類還是連續變量,均非術後AKI的獨立預測因子。在亞組分析中,僅匹配前[比值比(OR) 2.69;P= 0.004]和匹配後(OR, 3.68;P= 0.014)的聯合瓣膜手術與CABG組患者顯示術前1天內暴露於造影劑與AKI獨立相關。

        研究者的結論為,僅對接受瓣膜手術同時聯合CABG的患者,建議在暴露於造影劑後1天內避免進行手術。對於其他類型的心髒手術患者,造影劑暴露後推遲心髒手術似乎缺乏證據。

        該研究由Cesare Bartorelli基金會資助,作者披露無相關利益衝突。

關鍵字:心髒手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