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二級預防非小細胞肺癌效果令人失望

作者:佚名 來源:愛唯醫學網 日期:17-06-26

        《臨床腫瘤學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在線發表的一項隨機雙盲Ⅲ期研究顯示,在完全切除1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患者中,硒補充劑預防第二原發性腫瘤(SPT)的效果並不優於安慰劑(J. Clin. Oncol. 2013 Sept. 3 [doi: 10.1200/JCO.2013.49.2173])。

        硒補充劑組的肺和總體SPT發生率(1.62和3.54/100人-年)與安慰劑組(1.30和3.39/100人-年)相似。硒補充劑組和安慰劑組的5年無病生存(DFS)率分別為74.4%和79.6%。

        這項研究由休斯敦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Daniel D. Karp醫生及其同事進行,納入組織學檢查證實1A或1B期NSCLC且完全切除這些癌症已有6~36個月的患者(年齡≥18歲)。1,040例患者接受200 mcg/d硒補充劑治療48個月。521例患者接受安慰劑治療。

        在2009年10月的預定期中分析時,數據監測委員會確定“該研究非常不可能最終得出硒補充劑具有獲益的明顯證據”,並停止了隨後1個月的入組,同時已入組患者停止治療並進入隨訪期。

        期中分析時,有83例肺SPT,相當於最初計劃的終點的46%。硒補充劑組和安慰劑組的肺SPT發生率分別為1.91和1.36/100人-年。總體而言,硒補充劑組的SPT發生率較高,但與安慰劑組相比無顯著差異。硒補充劑組和安慰劑組的5年DFS分別為72%和78%。

        在2011年6月最近1次的分析時,有224例患者報告252起SPT。其中98起為肺癌,相當於最初計劃的終點的56%。

        雖然硒補充劑治療較為安全,該組的1~2級毒性反應(31% vs. 26%)和≥3級毒性反應(2% vs. 3%)發生率與安慰劑組相似,並且硒補充劑組患者的糖尿病或皮膚癌風險未增加,但在SPT預防方麵,兩組無顯著差異。

        然而,當前研究和既往有關肺癌和頭頸癌的SPT預防研究(包括評估維甲酸類化學預防的研究)反複發現,最低的SPT發生率往往見於從未吸煙者,其次為既往吸煙者。在當前研究中,硒補充劑組主動吸煙者的複發或SPT風險為30%,而既往吸煙者的風險為24%,從未吸煙者的風險為20%。此外,主動吸煙者或1年內停止吸煙者的3年和5年總生存率分別為85.5%和74.9%,而從未吸煙者的3年和5年總生存率分別為90%和83.6%。

        研究者表示,雖然目前已明確知道對當前吸煙者給予補充劑如硒或維甲酸類並無益處,但來自當前研究的描述性數據表明,硒補充劑的任何獲益僅限於基線硒水平低的患者,因此治療血清硒水平低的從未吸煙者或許是較好的方法。

        在目前這個肺癌分子靶向治療的時代,對持續吸煙的未基於基因組學選擇的患者人群堅持使用泛化的治療方法,獲得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

        該研究獲國立癌症研究所等多家機構資助。一名研究者聲明是Peloton Therapeutics的顧問。其餘研究者聲明無經濟利益衝突。

隨刊述評:展望下一代靶向化學預防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Steven M. Dubinett醫生和波士頓大學的Avrum Spira醫生表示,鑒於包括上述研究在內的許多Ⅲ期化學預防研究均得出陰性結果,在這一水平對藥物進行的研究應基於特定標準設定研究門檻。

        支持化學預防幹預的證據應來自於多個客觀研究來源,包括具有中間或替代終點的機械性、觀察性、臨床前和Ⅱ期研究。

        最重要的是,肺癌高危患者的入組標準應基於有助於定義高危患者的異質性和預測患者對特定藥物的反應的生物學特征。對高危患者的分子學異質性的進一步認識可使此類靶向化學預防成為可能。最有效的肺癌幹預是有效預防。在致力於預防煙草使用和提供戒煙新機會的同時,需對既往吸煙者進行不斷研究。

        Dubinett醫生聲明無相關經濟利益衝突。Spira醫生聲明是Allegro Diagnostics的顧問並持有該公司股份,而且還持有待批準用於識別肺疾病藥物開發的新型通路的專利。

關鍵字:非小細胞肺癌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