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計生關係每一個人,醫改這麼多年,如何提高醫生職業成就感?醫患關係如何改善?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曾做客新華網《部長之聲》,回應了民眾最關心的幾個問題。
01
政策放開了生不生,二孩難題怎麼解?
全麵二孩政策實施一年了,一些家庭對生育二孩卻有顧慮,說“好生不好養”,國家衛計委如何打消這些顧慮?
“從去年的情況看,出生人口明顯增加,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是1700多萬。”李斌介紹,在這種情況下,也有群眾提出來,確實想生,但是有擔憂,主要是家庭政策、社會政策的跟進問題,包括托幼的能力,和一些成本等等。
李斌坦陳,這不是一個部門能單獨做的事,要統籌多個部門。“我們主要提供優質的全程的生育服務,保證每一個懷孕的家庭都能夠在生育過程中,在產前、檢查、孕中保健,以及新生兒出生等方麵提供一係列的服務。”
比如,為高齡孕產婦開通了綠色通道,大齡的、危重的孕產婦及時轉到上級有搶救經驗的醫院,同時在各重點醫院都開設了重症搶救中心。通過采取這些措施,去年雖然出生人口大幅度增加,但是嬰幼兒和孕產婦的死亡率實現了穩中有降。國家衛計委下一步要進一步統籌實施好相關的配套政策。
02
排隊等候時間長,如何改善就醫體驗?
網友反映到醫院看病排隊時間長,檢查時間長,交錢時間長,而看病時間短。這樣的感受如何改變?
李斌說,群眾抱怨的這些事情,我都看到了,也聽到了。“通過梳理群眾就醫感受不滿意的地方,從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做起,從群眾不滿意的地方改起,我們製定了一個改善醫療服務的三年行動計劃。”
李斌介紹,從2015年開始,國家衛計委側重從三個方麵開展工作。第一,解決“三長一短”問題,將掛號時間長、候診時間長、取藥時間長、就診時間短的狀況變成“三短一長”;第二,優化流程;第三,開展優質護理。
李斌舉例說明實施的效果,“通過這些工作,開展了預約診療、預約掛號,流程整體改造了,環境改造了,就醫秩序也改造了。現在在一些醫院做檢查,不用到窗口等結果,直接到自助機,化驗單自動打出來。”
李斌說,為了檢驗效果,她最近“微服私訪”了北京協和醫院,“沒有開展這項改善行動的時候,到協和掛號,頭一天晚上就要拿著行李卷和小板凳,一個挨著一個,還經常有糾紛。群眾說到那裏掛號像春運,很遭罪。現在醫療秩序井然有序,大為改觀。”
03
大醫院人滿為患,社區醫院門可羅雀怎麼破?
得了大病、怪病,不放心去小醫院和社區醫院,想盡辦法到大醫院,結果是大醫院人滿為患,社區醫院冷冷清清。網友提問有什麼辦法讓社區醫院發揮更多的作用?
我國有13億多人口,據統計,2016年診療人次已經接近80億,這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是絕無僅有的。“在這種情況下,要解決好群眾看病難的問題,治本之策還是要靠改革,要通過改革體製機製,建立分級診療製度,這也是我們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製度的首要的一個製度。”李斌說。
“基層要發揮健康守門人的作用,首診在基層、小病在基層、康複在基層。怎麼發揮它的作用,讓群眾信得過呢?那就是家庭醫生的簽約服務。”李斌如是說。
據國家衛計委披露,2016年已在全國300多個城市開展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試點,通過家庭醫生團隊和住區居民開展簽約服務,使得老百姓願意在基層看病。李斌介紹,以上海為例,其經驗可以總結為:1+1+1,力爭讓每一個居民都有一個家庭醫生,有一個二級醫院,再有一個三級醫院相聯係。
百姓最怕生大病,精準扶貧怎麼幫?
針對這一問題,李斌明確表示,衛生計生部門責無旁貸,一定要實施好健康扶貧工程。
有多少人因病致貧?李斌介紹,全國還有553萬戶,700多萬人因病致貧。根據這個統計數據,國家衛計委製定了“三個一批”策略來保障精準脫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慢病簽約服務管理一批。”李斌如此解釋道。
以白血病、尿毒症等重症病為例,采取“四定”的辦法,定點醫院、定診療路徑、定單病種費用、定報銷比例,最終使得這些人不因為得病而貧困。李斌透露,已在8個省做了試點,群眾負擔大大減輕,今年要在全國所有省推開。
對於健康扶貧,李斌說,“我們有信心到2020年使因病致貧的這些群眾,跟大家一起走入全麵小康社會。”
醫生執業如何舒心安心,醫患關係如何改善?
有人稱醫生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怎麼打消他們的擔憂?不少從事醫衛工作的網友有這樣的擔心和發問。
“在萬家燈火、萬家團圓、逢年過節的時候,急診醫生徹夜不眠的在搶救生命。大家有沒有看過一個視頻,就是《這“醫”夜》,在過年的時候,醫生自己拍的這一夜,那是真實的寫照。”李斌說,醫務工作者應該受到全社會的尊重,醫患之間應該是朋友,應該互相理解。
對於醫患關係的改善,李斌說,醫務人員絕大多數都是盡職盡責,是非常好的。給他們一句暖心的話,就會十倍回報於患者,以更加精湛的技術為大家服務。“我們都要共同努力,創造一個和諧的醫患關係。”李斌最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