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AF)是一個主要的全球健康問題,因為與之相關的嚴重並發症和對患者、醫療保健係統和社會的財政負擔。今天全世界約有33百萬人診斷有房顫(AF)。特別是西方國家人口老齡化在某種程度上是房顫的發病率和患病率增加的原因,但是一些新的風險因素,如種族、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肥胖和代謝綜合症也可能造成這一全球流行。然而,一些患者在沒有確定的或新的危險因素的情況下發生了心房顫動,這表明了在普通人群中對房顫的遺傳易感性。弗雷明漢研究的數據顯示,房顫(AF)家族病史可能會增加歐洲人患心房顫動多達三倍的風險。
AF的病理生理學是複雜的,我們目前對AF的遺傳基礎的了解大多來源於對歐洲血統的白人患者的研究。然而,在白種人和非種白人人群之間的房顫(AF)患病率和已知危險因素的影響上存在顯著的差異,這一差異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研究發現,非洲裔美國人比歐洲血統的白種人更不容易受到AF的影響,盡管傳統風險因素的影響也很大。在日本的一個大型社區中,AF患病率僅為美國年齡相似患者的患病率的三分之二。雖然類似的發現也在中國的人群中得到了證實,但這一發現不確定是否也同樣適用於西班牙和拉丁美洲人群。然而,我們中心和其他研究中心正在進行研究將確定,西班牙/拉丁裔的研究對象相比於白人是否更不容易發生心房顫動。
Marcus等人首先表明非裔美國人中歐洲血統的比例與房顫易感性增加有關。同一組也進行了混合映射,這一技術特別適合於混合血統,例如非裔美國人等,目的在於識別新的基因位點。Roberts等人在第10q22號染色體上發現了一種以前已知的房顫風險等位基因,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歐洲裔美國人與非裔美國人相比更容易患心房顫動的風險。此外,他們還發現,這種單核苷酸多態性(SNP)不僅是對AF的保護,而且在黑人中更常見,而且在這一種族群體中,在降低AF風險方麵它也占了11%-32%的的比例。在預先設定的全基因組的顯著水平上,混合映射沒有發現任何與AF相關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然而,值得讚賞的是,這Meta 分析涉及5000名非洲裔美國人,並構成了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的最大黑人群體。盡管如此,這一發現凸顯在跨種族/民族群體進行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s)的一個重大挑戰,即需要招募成千上萬的患有或沒有AF的個體,以滿足預先設定的統計學意義。
對大多數歐洲血統的白人患者進行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s),發現了14個AF易感性位點。但是在亞洲人群中進行的GWAS和病例對照研究中,沒有出現相似的結果。在本期雜誌上Lee等人報道了韓國最新的GWAS的結果。這一研究隊列由672名患有早發型心房顫動(年齡小於60歲)的韓國患者組成,他們接受了射頻消融治療,並由一組來自於大型社區隊列的3700名患者組成對照組。複製隊列包括了200名患有房顫的患者,對照組有1812名。研究隊列中有早發型房顫的患者主要是男性(80%),大多數被歸類為陣發性性房顫(72%)。除了在複製隊列對照組中糖尿病患病率較低外,風險因素對兩個病例組都不太有利。
之前由GWAS的歐洲血統的患者所識別出的14種易感基因中,有5種與患有早發型心房顫動的韓國人群中接受了導管消融術相關。這5個共享基因位點是(根據與AF關聯的大小遞減):4q25/PITX2 rs17042171,16q22/ZFHX3 rs2106261,10q24/NEURL rs6584554,1q24/PRRX1 rs3903239和12q24/TBX5 rs883079.這項研究的另一個重大發現是發現了兩個新的風險位點:1q32.1 (PPFIA4)和4q34 (HAND2)。
原始出處:
Henry Huang,Dawood Darbar,et al.Genetic heterogeneity of atrial fibrillation susceptibility loci across racial or ethnic groups.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7 Ju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