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睡眠呼吸障礙(SDB)、心髒手術後房顫(PCSAF)和肥胖之間的相互關係仍不明確,這項研究旨在基於臨床隊列探討三者的相互關係。
納入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間,3年內多導睡眠監測和心髒手術(冠狀動脈旁路手術和/或瓣膜手術)的患者,排除原有房顫的患者。使用Logistic模型確定SDB(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 /每5個單位增加),和次級預測因子(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CSA] [中樞呼吸暫停指數≥5]和氧飽和度指數[ODI])與PCSAF的關係。根據年齡、性別、種族、BMI和高血壓調整模型。通過中位BMI計算數值相互作用和分層。計算ORs和95%CIs。
分析樣本包括190例患者(平均年齡為60.6±11.4歲;女性為36.1%;80%為白人,BMI為33.3±7.5 kg / m2; 93.2%為AHI≥5; 30%有PCSAF)。與未經調整的分析不同(OR,1.06; 95%CI,1.01-1.1),在調整後的模型中,增加的AHI與PCSAF的比例增加並不顯著相關(OR為1.04; 95%CI為0.98-1.1)。CSA和ODI均不與PCSAF相關。中位BMI存在顯著的相互作用(P = 0.015)。中位BMI存在效果調節作用; BMI> 32 kg / m2的患者,PCSAF的幾率增加了15%(OR為1.15; 95%CI為1.05-1.26; P <0.003)。
在未經調整的分析中SDB與PCSAF顯著相關,但在考慮到肥胖後兩者沒有相關性。SDB和肥胖的患者可能PCSAF及其相關並發症的發病率低。
原始出處:
Roop Kaw, MD,et al.Obesity as an Effect Modifier in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and Postcardiac Surgery Atrial Fibrillation.Chest. June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