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手術量對可視胸腔鏡手術結果的積極影響已經建立。近日呼吸學權威雜誌CHEST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旨在確定這種規模/結果關係是否可以應用到機器人輔助胸腔鏡(RobATS)肺葉切除術。
在國家住院患者醫療保健成本和利用數據庫中收集2008年至2013年接受RobATS肺葉切除術的患者。醫院規模以及人口學、臨床和保健係統相關因素作為預測結果的潛在指標。結果變量包括住院時間(LOS),住院死亡率和並發症。醫院按照年度病例數量劃分為四分位,規模非常小的被定義為第一個四分位,大規模定義為第四個四分位。采用回歸分析來識別影響結果的獨預測因子。
共納入8,253例RobATS肺葉切除術。與小規模醫療中心相比,大規模醫院患者的平均LOS更短(5.8 vs 6.5天;P = 0.001)和死亡率更低(0.5%vs 1.9%; P <0.001),但並發症更多( 28.1%vs 27.6%; P = 0.025)。在多變量分析中,醫院規模大與死亡率低(OR,0.134;P <0.001)和較短的LOS(0.2天; SE,0.05; P <0.001)有關。對於任何並發症,包括肺、心血管或感染性並發症,醫院規模均不是預測指標。
由此可見,在大規模醫院進行RobATS肺葉切除術,與小規模醫療中心相比具有更好的死亡率和LOS結局。在采用RobATS的相對早期階段,LOS以及並發症發生率差異的長期臨床影響仍有待於進一步研究。然而醫院規模對死亡率的有益影響表明對這種技術的采納需要持認真態度。
原始出處:
Lise N. Tchouta, et al.Hospital Volume and Outcomes of Robot-Assisted Lobectomies. CHEST.February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