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HCM)被認為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個“良性”的形式,然而長期預後數據較為有限。然而,ApHCM患者心房顫動(AF)的臨床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近日,在心髒病領域權威雜誌Heart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員假設房顫在ApHCM患者中很常見,並且具有預後意義。
研究人員評估了連續就診的306例ApHCM患者(68%為男性,62±11歲)AF的發生率和結局。
研究人員發生77例ApHCM患者發生了房顫(患病率為25.2%;年發病率為4.6%每年),並且可以被年齡較大和巨大的左心房(>45mm)進行獨立預測。在70例有抗凝治療指征的房顫患者中,53例(76%)患者接受了華法林治療。在隨訪5.5±2年期間,AF患者出現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卒中的發生率較高(分別為11.7% vs. 1.3%,6.5% vs. 0.9%和19.5% vs. 2.6%,均P<0.05),相比於無AF患者,當調整了年齡和性別,那些AF患者全因死亡(風險比為6.58;95%可信區間為1.65-26.16,P=0.007)和卒中(風險比為5.13;95%可信區間為1.85-14.18,P=0.002)的風險仍然增加。15例同時患有AF和卒中的患者在卒中發生前就有8例(53%)患者檢測AF。此外,8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在卒中發生時進行了抗凝治療。其中,9例房顫患者中有3例(33%)患者死於卒中。
由此可見,在ApHCM患者中,房顫是常見的,並且與相當大卒中和死亡風險有關,這表明應該對ApHCM患者的AF進行精心管理。
原始出處:
Sang-Eun Lee,et al.Impac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on the clinical course of 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eart. 2017. http://dx.doi.org/10.1136/heartjnl-2016-31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