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者往往會遭到侮辱、歧視以及HIV預防、治療和保健方麵的不當處治。一些社會人士認為,與不吸毒的HIV感染者相比,吸毒者不太值得同情,原因在於其健康問題是自作自受。即便是在醫務人員中,也有許多人對感染HIV的吸毒者抱有成見。這些錯誤觀念包括哪些呢?
1、吸毒者不依從治療
一項涉及1.5萬例患者(76%為吸毒者)的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依從性薈萃分析顯示,吸毒受試者的總體依從性與其他人群無顯著差異。該薈萃分析認為HIV陽性吸毒者往往被不適當地假定為依從性差和不能完成預期治療。
2、與不吸毒者相比,吸毒者對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反應不佳
在起始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患者中,使用注射毒品並不與生存率降低相關。
3、對吸毒者很難進行研究,因保留率低而不能或較難進行前瞻性試驗
泰國一項涉及2546例使用注射毒品者的試驗顯示,36個月時受試者的保留率高達90.1%。表明吸毒者有參加前瞻性研究的意願。
4、與使用安全的注射器具相比,吸毒者更注重極度興奮的感覺
研究表明,如果可以選擇,吸毒者更願意使用安全和清潔的注射器具。
5、吸毒者性行為較少,其HIV風險主要或全部由共用針頭所致
研究表明,具有男男性行為的吸毒者HIV感染率較其他人高1倍。注射毒品女性的異性性行為與HIV感染危險更相關。
6、持續應用毒品的吸毒者感染HIV不可避免
美國疾病預防與控製中心的資料顯示,1998~2007年間使用注射毒品者中的HIV新發病例不斷減少,但同期的注射毒品率卻無明顯變化。
7、與男同性戀者或性工作者不同,吸毒者團體性不強,團體幹預效果不佳
泰國吸毒者網絡曾組織過有數百人參加的人權抗議活動。
8、在美國和其他工業化國家,少數族群的吸毒率較高
美國的非洲裔美國人和白人在毒品使用方麵具有相似的特征。
9、交換注射針頭促進毒品使用
目前尚無證據表明注射器交換計劃可增加吸毒率或毒品注射率。
10、美沙酮(或丁丙諾啡)治療僅僅是將一種毒品更換為另一種毒品
一項係統評價顯示,與非藥物手段相比,美沙酮在維持患者治療和減少海洛因使用方麵更占優勢。
11、使用興奮劑者均為重度失控吸毒者不願改變其危險行為
即便繼續吸食毒品,行為幹預也可使興奮劑使用者減少有HIV感染風險的危險性行為。
12、恐懼是防止毒品使用的有效手段
美國醫學會的一項研究顯示,基於恐懼的預防使用毒品行動並未顯示出相應效果。
2010年7月20日《柳葉刀》(Lancet)雜誌在線發表。